毋庸置疑,家长拥有强大力量——利用孩子需要家长关心认可以及害怕失去家长情绪支持的弱点去操控孩子的行为。但这种恐惧不同于怕黑,大多数人长大了就不怕黑了,而前者却经年不散,破坏力极大。对于我们来说,童年时期没有什么比家长如何看待自己更重要,对“被抛弃”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都可以深深影响我们,即使已经长大成人。
那么我们已经完全明白:“撤回爱”所造成的最显著的长期影响就是恐惧感。即使作为年轻的成人,曾被家长这样对待的人也会更容易焦躁异常,他们会害怕暴露愤怒,会不敢面对失败;由于需要回避依附感,将人际关系处理得一团糟——或许是因为他们害怕再次被人抛弃。(经历过“撤回爱”的孩子,长大后会“从根本上认定自己‘不可能满足交易的条款’。也就是说,他们从没指望从家长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此时他们试图不依赖他人的保护和情感宽慰建立生活。”)
我并不是说你曾在孩子4岁时将她单独留在房间就意味着她一定会弄糟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这些后果也不是我今天清晨淋浴时的突发奇想。这不是推测,更不是从心理治疗专家那里听来的逸闻趣事。大量研究均已证明这些恐惧感与早期养育行为中“爱的撤回”有关。许多育儿书籍几乎对此只字未提,但其日积月累的后果却不能小觑。
事实上,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值得一提,即对孩子道德发展的影响。霍夫曼曾对一组7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发现有“撤回爱”经历的学生,道德感一般较差,在决定如何与他人交往时,这类学生不会特别顾及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也不会考虑某个人的感受和需要。相反,由于学会了“为避免失去家长的爱而对家长的话唯命是从”,他们更倾向于墨守成规、不知变通。①如果我们关心的是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富有同情心且心理健康的人,那么就必须意识到施以大量“爱的撤回”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包括后面提到的其他形式的惩罚。
奖励的失败
听到“暂停”和其他更“温和”的惩罚手段原来如此有害,是否已经令你感到不安?那么,请坐稳扶好。“撤回爱”的反面不是别的,正是“正面强化”,也就是另一种与有条件的爱相关的养育技巧,这种手段在家长、老师和其他与孩子打交道的人中广泛流行。即使是对惩罚手段的无意后果发出警告的人们,通常也会毫不犹豫地鼓励我们对孩子表现良好施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