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55)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除阅读儒家经典、历史名著外,还喜爱诸子百家之书,读书之外还喜好剑术。二十岁时他仗剑辞乡,开始了全国的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并在湖北安陆寓居了十二年,过了一段安宁的日子。之后,他又开始到处游历,希望通过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一举登上高位,实现自己“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屡屡落空。后来,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云游。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写出了很多优秀篇章。天宝元年(742年),经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又因傲气而不见容于权贵,在长安寓居三年后,就被赐金放还,从此,继续过着飘荡四方的云游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觉得乱世更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于是便参加了永王李 的幕府。不幸的是,永王与唐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永王李 失败之后,李白受牵连,被罚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当他行至巫山时,时逢天子大赦天下,于是重获自由,在归来途中便写了《早发白帝城》。晚年,李白漂泊在东南一带,依随族叔李阳冰,不久便因病去世。

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这样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强烈地表现了李白才气风发而又狂傲自负的性格特征。李白一生所追求的毫无疑问应当是绝对的自由,他虽生活在一个讲究礼法、名分的社会里,却很少被这方面的观念所束缚。面对皇帝的邀请,他都敢拒绝,更别说那些王侯将相了,他一概傲然视之。在权势面前能如此展示自己的个性,千百年来怕只有李太白一个人而已。

李白在长安被赐金放还以后,基本上没有再次进入朝廷。但这不表明他建功立业的雄心就此磨灭,对于李白而言,他认为自己的理想只不过暂时碰到了礁石。当然,这个时候诗人的苦闷和激愤,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又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来借酒浇愁,苦闷彷徨,是他这一时期的主要心境,所以他不断高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依据这些诗句,我们只能理解为这是李白暂时发发牢骚,因为真正怀抱理想、豪气干云的人,是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理想的。事实也是如此,在安史之乱时,李白之所以选择加入幕府,还不是为了一展自己的雄心抱负?这也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高喊“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