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十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2.回头是岸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这是一些特定的人群,超度同时,也在修炼着自己,只是个人的修为不同,对佛性真意的理解也就不同。有时可能南辕北辙,有的则可能是缘木求鱼。
特定人群,和特定的自然环境谐协在一起,又会生发出错落萌动的多样景观。而且,由于在佛门里对于生存意义的不同理解,也就必然会出现高低不一的佛门众生相。
就有如同是儒门中人,孔子取仁,孟子取义;同是道家人物,老子钟情于众妙之门的玄想,而庄子则像一只南飞的大鹏,逍遥放旷。同样,在庙宇深深的佛门里,我们也看到了奇异迷人的独特霞光。
或许,佛门的博大精深,正表现于此。仓央嘉措,是一个不合作者吗?
据说,当年老子留下洋洋五千言之后,西行未归,正是在此时,释迦牟尼拜老子为师,在菩提树下终于悟得真理。其实,佛祖的本意,不过是要人超脱,而不是禁锢,是要还世间里的众生以自由,而不是约束。这一切,正是每一个生命个体与生俱来的应有之义。仓央嘉措的智慧就在于,他对于佛性的理解,正源于他对于个体生命的天真认知。今天,我们回头谈论仓央嘉措,似乎评判的逻辑起点应该由此开始。
如何让生命的瞬间,追求生存价值的永恒?把持着一种对生命和现世人生的执著,带着对自己和俗世众生的关心,在佛门教义的理解上,使仓央嘉措已经远远异于他人。
于是,一切,从生命意识的底蕴出发了。仓央嘉措的心里轨迹应该是:对内,营造了一片心灵的广阔天宇,以超越于佛门里的清规戒律;对外,衍生为肆意酣畅的行为,以率性无障昭示了本能的反叛。
生命之可爱,正在于个体可以尽情享受这生命。因而生命的价值,正在于生命本身,而非生命之外的什么功名利禄。
自然,自由而又自如的放达,其实有时是学不来的。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对那些繁缛的佛门教义的理解也就不同。真正的放达之人,他们关于现世人生的苦痛,关于尘俗的龌龊,关于乱世的荒诞,关于宇宙的空寂,均来自于个体对生命的真切感受与孤独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