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及时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动手操作机会。如果孩子表示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父母应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而不应自己动手代替孩子去做。如孩子希望自己学吃饭时,就不要喂他;该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时,就不要再替他穿衣服;孩子可以自己握笔时,就可以给他纸和笔,让他画着玩。孩子刚开始学习这些动作时,难免做得不完善,这就需要反复练习,通过反复运用,孩子便会掌握比较复杂的手部动作。
动手劳动是要付出代价的,会使孩子感到疲乏和劳累。但劳动是会有收获的,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会进一步推动他喜爱动手,最终形成习惯。
*指导孩子做手工
父母可以经常让孩子做一些手工,包括画图、剪贴、泥工、折纸、剪贴等,这能够促进孩子手的动作协调。两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折纸学起,到三岁时可学二至三步的折纸;三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四五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如车、船、大炮、飞机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当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操作时,父母应及时予以矫正。例如,要注意孩子拿剪刀、拿勺子、握笔、握球拍、用裁纸刀以及拿其他工具时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当然,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孩子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杜绝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另外,父母还要特别注意孩子操作时的安全卫生,同一操作活动也不应持续过久,以免孩子手部过度疲劳而失去控制力,造成"事故",并影响手的正常发育。孩子在使用金属工具如剪子、刀子、铲子和榔头等之前,应教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一定要嘱咐孩子注意安全。孩子使用的工具,也应有安全措施。如剪子最好是圆头的,刀子、铲子不要过于锋利。当操作活动完成后,还要提醒孩子及时洗手,以保持手部的清洁。
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过程中,有时发展到一阶段会停滞不前,这是一般练习中都有的,心理学上称"高原期"。在这个阶段,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要放弃,继续练习,达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质的飞跃,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