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来理解刘汉元的退出?
他解释说:“低调和谨慎的企业风格和个人风格使然。第一,不能够输血太多,原有支柱产业不能够受太大影响;第二,原则上要有足够的能力和足够大的基础,来支撑对这个行业的投入,并且在投入过程和投入后一段时间不能赢利的情况下,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营不受到影响;第三,这个行业,只有中国在技术、市场方面已经在全球占有某些优势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介入。”
“理性使人自由。”哲学家斯宾诺莎如是说。这种自由是一种符合规律的自由境界,它不与规律冲突而是在规律中游刃有余。
加之通威立足饲料主业,逐渐将触角伸向多元化领域的时候,刘汉元就会更加谨慎地注意控制风险。每年送到他手里来的项目有好几十个,被他否定的项目也有好几十个,他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手中的人、财、物,包括社会环境资源,又要适度地掌握扩张速度。他经常说:“很多企业都有输血到其他产业里去大干一番的冲动,可一旦你将大量时间、精力、人、财、物投入进去后,你会发现一切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美好,更重要的是削弱了自己的主业优势。长此以往,你还能保证5年10年后你在原行业仍处于老大的位置吗?”
这确实是个重大问题,他在二者之间摇摆,这曾经让他很是煎熬。
长期身在微利行业之中,他非常清楚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范决策失误。因为伤不起,宁愿慢一点也必须特别注意规避和化解风险,不能伤及主业。但是,正因为饲料业利润微薄,他又很想多元化,进入高利润行业。在遍地机会可大肆“跑马圈地”的中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又很不甘心。他就这样犹豫着、矛盾着……
不过他坚持认为,在有空间的商业领域内做精、做专,然后做强,“业精于勤而专”,这是通威首选的发展战略。通威做了20年了,而很多好好的企业20年不到就没有了,多元化资源后资金一分散,还没有产生回报的时候,资金链就跟不上了,很多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