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成功就怕半途而废
一样的任务,一样的计划,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能力上的差距,而是计划制订和执行的过程中没有追踪或追踪成效不同。
很多人误把追踪当做催进度,其实一个科学的追踪过程,包含各方面很细致的工作,是帮助目标更快更好达成的非常有力的辅助工具。
追踪工作有两个指标是极为关键的,第一是时间节点上的追踪,再有就是任务质量上的把关。这两个指标就数字上而言似乎非常容易去监督,但事实上,懂得追踪技巧的人,往往就是在这两个大家都以为简单易懂的指标上下了功夫,从而达到良好的追踪效果。
先来看时间节点。销售部门在这个指标上的追踪是家常便饭,有经验的管理者,不会简单地将全年业绩要求除以12得到每个月的任务量,然后根据时间进度看达成率。懂点儿销售心理的人都知道,中国人的购买力和购买欲,在春节前后都是相当充沛的。因此,第一季度的"开门红"在各行各业都是销售部门的重头大戏,甚至很多行业,第一季度要承担全年40%以上的业务量。
时间节点的追踪意义,不在于一个相对的比例关系,诸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只是追踪过程中很小的一个要求,一定会配合其他相应的指标。时间节点的追踪,主要看的是哪些阶段的完成能力最强,然后以这几个点来带动整体指标的达成。销售部门看的可能是春节和国庆长假的购买力、暑期的学生群体消费能力、节假日经营;要完成一本书稿、一个剧本或是一份报告,刚开始的写作速度通常不会特别快,作者很少会以匀速写作的方式来计算每天的完稿量。
如果时间进度完全跟得上,甚至可以超额,接下来我们要追踪的就是质量了。
先来看两个案例。某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给业务人员的奖励幅度比市场平均水准高出6个百分点,结果业务量相比去年同期剧增30%以上。但是当奖励期结束,退保率高达22%。最终核算成本,如果参照往年的奖励额度,今年的业绩其实是下滑的。某企业董事长要求员工加强学习力,于是某部门安排员工年度培训频率高达两个月一次5天以上封闭式培训,培训费用超过100万。但是员工却没有感到获得快速成长,而且大多数人不认为这种模式的培训是公司给的重要福利(培训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