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子孙擅科第,方信多异材(1)

苏轼门人:晁补之传 作者:潘守皎


——晁氏家族的百年文学

晁宗悫是晁迥的长子,在真宗朝,他先是以父荫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不召试而入馆阁,这在宋朝也是特例,很多官员往往在担任风尘俗吏数载之后还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但以恩荫入官的晁宗悫也不是平庸之辈,仁宗即位之后,他很快升为殿中丞、同修起居注。天圣年间,他多次上书请求减少上供,开垦闲田,选择狱官,让监司推荐县令。这些主张都得到了皇帝的嘉许,他也被选任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入值西掖,这是唐宋文人一生挥之不去的梦想。当时晁迥还健在,父子继掌诏命,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十分罕见,当时著名的文人宋绶曾感慨地说:自唐朝以来,父亲亲见儿子和自己一样同掌诏命的,只有杨於陵、杨嗣复父子。如今晁氏又延续了这段佳话。晁宗悫也很得仁宗信任,后来在父母相继去世之际,竟两次被夺情起复,担任翰林学士,这在那个标榜忠孝的时代,恐怕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清。晁说之的《文林启秀序》中记载他的这位曾祖父做翰林时曾经在一夜之间草拟出五份将相的制书,而且文不加点(《嵩山文集》卷十七)。《宋史》中称他:“褒扬训诫,人得所宜”。这就是说,晁宗悫不但文思敏捷,而且对人的褒贬评价都非常客观准确。晁宗悫后来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成为晁氏家族的又一位显宦。晁宗悫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据史书载,他不仅因为擅长文学由知制诰而为翰林学士,还曾经“权发遣开封府事,辨雪疑狱有能名”(《宋史·晁宗悫传》)。他长期经略安抚陕西,以至于皇帝把西部边境事务专门交给他处理,他也鞠躬尽瘁,知无不言。当时西部边境所有的政策和人事,朝廷几乎都按照他的意见决断(《嵩山文集》卷十七)。

晁氏族人中,“端”字辈和“之”字辈的俊才最多。晁端彦,字美叔,为晁宗悫的长子晁仲衍次子。晁端彦生于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和苏轼同榜进士,年长苏轼一岁。他和苏轼是同年也是好友,但和另一位在绍圣年间炙手可热的宰相章惇更有惊人的“三同”:同年出生,同年及第,同为馆职。故而两人常以“三同”相呼。晁端彦曾官至秘府少监,所以,章惇诗中说:“寄语三同晁秘监”。然而,两人后来却分属新旧两党,政治立场不同,为人处世也不同。晁端彦不满章惇的做派,曾以朋友的身份极力相劝,章惇不但不听,而且一怒之下将他贬到陕州。晁端彦对身边的人说:三同如今变得百不同了。晁端彦后来死在陕州,这让以父事之的晁补之哀痛不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