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子孙擅科第,方信多异材(8)

苏轼门人:晁补之传 作者:潘守皎


晁氏“公”字辈以下的“子”字辈,“子”字辈以下的“百”字辈,仍然代有俊士,甚至很多晁门女性都有不凡的事迹。她们或少弄柔翰,或相夫教子,涵养高深而又不失淑女风范,都无愧于晁氏这个文化家族的光荣。譬如晁宗恪的女儿晁文柔,在曾巩还是一个未第的贫穷士子之时便嫁入曾门,从此之后,“食菲衣敝,自若也。事姑,遇内外属人,无长少远近,各尽其意,仁孝慈恕,人有所不能及。”(《元丰类稿》卷四十六《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三年后,曾氏兄弟四人及妹婿二人同时及第。晁端友之女、晁补之的姐姐晁静也是端庄淑女,她嫁给了上饶知县、进士叶助,虽然年刚三十就早早故去,却哺育了宋代名宦及著名词人叶梦得。

通观晁氏宗族,晁氏俊才最突出的特点是记忆超群,文思敏捷,并且常常是还在少年之时,便具有成人端风。如晁端禀、晁补之过目成诵,晁咏之竟至于闻之能诵。晁宗悫一夕可草五制,晁端禀酒过数巡便成文章。王珪《华阳集》记载:晁仲衍少年老成,幼时就手不释卷,父母担心他身体柔弱,不堪其苦,常常不让他看书,而晁仲衍总是佯装睡下,半夜里再燃起蜡烛,有时读书直达天明。这种少时苦读的勤学作风,其实就是晁氏子弟多成俊才的后天因素。文学传家是晁氏的家风,然而,晁氏族人所崇尚的文学,主要还是“在廊庙,在北门,在西掖,在东观”的那些“为国秉笔,赞善礼乐”的文字,即做制诰、翰林所草拟的国书文告,还有做史官所修撰的典籍史书。纯粹的文学创作在晁说之等人看来是一种失职和不遇造成的无可奈何,为“可惧而不可乐”之事,这种观念,典型地体现了对“为国秉笔”家风的认同。其实,这种观念在宋代欲有为于世的士大夫中还是深具代表性的。晁氏俊才们终身所做的另一项事业便是对经学的研究和传承,晁氏族人中,晁端仁、晁端禀、晁补之、晁说之、晁公武、晁公寿等都以通经博古而闻名,在他们的仕宦履历之中,除去西掖待制,东观修史,也常常担任过学官。其实,正是专意于文学和经学的家学传统,再加上晁氏族人的好学和聪颖,才奠定了晁氏作为一个文学世家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