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军留在北京维持秩序的鲍毓麟旅,迎接阎锡山晋军进城后,与之和平交接,然后开出北京到达通州,意欲乘车出关。彰德大战中损失惨重,赵登禹部对奉军恨之入骨,见鲍毓麟旅来到通州,不由分说立即开火截击。此举被新闻界广泛报道,立即引起驻华公使的干预。公使团认为,鲍旅已和平交出军权,撤退途中赵登禹部予以截击不符合国际公约。但赵登禹部已经将掳获的装备除上缴部分外,配完毕。部队多年来穷困至极,如今得了大量的补给,喜出望外,岂肯听从洋人指责?鲍毓麟败军之将,归心似箭,也不愿坐等洋人调停,便匆匆率领光杆部队狼狈出关而去。
奉军既撤,“少帅”张学良通电全国,表示服从中央政府。于是,北伐大功告成,全国掀起一片欢喜的热浪,仿佛中国由此将结束战乱,走向统一,可以开始和平建国了,富强美梦好像也指日可待了。
北伐成功后,蒋介石提出了以裁汰军备为中心内容的整编军队的计划,受到全国舆论的拥护。连年征战,百业凋零,国家的岁入、供应军需尚不能维持,根本谈不上建设。如今既然打倒了军阀,达成“统一”局面,当然应该偃武修文,全力投入建国大业。
其实,这些至大至明的道理,根本不符合当时的政局。北伐的“成功”,不过是打倒了直系军阀,赶走了奉系军阀,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这些固有的军阀丝毫没有改变其初衷,更没有放弃自己横扫六合的野心。作为一个新军阀,蒋介石本人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剪除异己的目标。一切军阀都把军队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削弱了军队也就斫丧或削弱了根本。所以,北伐的成功只是一些军阀战胜了另一些军阀,必然带来权力再分配的问题,新一轮军阀战争已在酝酿之中。
1929年1月1日,举世瞩目的编遣会议在南京开幕。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大军事巨头各怀图谋,勾心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