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哲学导论》第4章 自我(21)

哲学导论 作者:(美)罗伯特·C·所罗门


这一描述所证明的,不是身体理论对于记忆理论(或脑理论)的绝对优先性,而是我们的身体对于我们的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人格同一性概念中,总是有某种东西丧失掉了。此外,现在回到施万达这个例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如下说法并非完全荒诞不经:施万达确实是你,而她因受蛊惑而认为自己是万达。换言之,任何人想要消除这种可能性,就必须也要消除如下可能性:遭受这种折磨的那个人确实是你,而你因受蛊惑而认为自己是罗纳德·里根。

我们倾向于通过我们的思想、信念、意愿和情感来确定我们自己,并认为自己与这些思想、信念、意愿和情感是一体的,尽管确实如此,但是我们关于身体理论的论述应提醒我们注意,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的身体对于确定我们是谁至少有那么一点重要。有些哲学家会认为,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之所是,而自我同一性就是身体的同一性。

通过考量这些公认稀奇的问题情形,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缺乏一个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因而无法对我们是否在时间中持存进行预测。这可能让我们觉得,我们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并非一个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概念,事实上,我们的概念是一个程度性的概念。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再是谈论同一性本身,它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概念,而是在谈论某种别的心理关联和身体关联。不过,我们现在清楚,第一,“谁应该给施万达付医疗费?”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取决于我们倾向于认可何种人格同一性理论,第二,这个答案并非如我们意欲的那样清楚明白、毫无争议。

4.2 存在主义:自我同一性与选择的责任

多重自我或无我的观念,为西方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替代概念,而西方概念,本质上是犹太-基督教的概念。这种西方概念除了关注在天堂或地狱的生存之外,主要关注奋斗和雄心,地位和未来计划,“成就自我”。存在主义就是这一概念的一种形式。美国梦与新教和资本主义伦理是这一概念的另一种形式。但是,从无我概念引出了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对事物之所是无条件地加以接受,而不奋力改变它们,其中包括对诸如“地位”和“成就自我”这些概念的拒斥。

我们不应再一次把这种对传统西方自我概念的拒斥,混同于对自我同一性这个哲学问题的拒斥。“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西方哲学家和神秘主义者同样重要。只是,神秘主义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极其不同。其中一种回答比另一种回答更“正确”这种说法有意义吗?这也是自我同一性问题的一部分。必定存在着一个对于所有人都“正确”的答案吗?这样一个答案毫无必要,甚至也不是可欲的。自我同一性问题,无论是在每一个具体情形中,还是作为一个一般问题,都是一个决断问题,即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特征(而非必要的特征)中选择何种特征作为自己的自我同一性的标准,而且,这一选择并不只是哲学家们要做的选择,而是每一个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或某些时候要做的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