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回义和团的犯罪证据,就得梳理大量的资料。白克浩斯首先找到记有清廷离开北京时间的字条,接着又发现了大量写有景善名字的记录。白克浩斯当时担任巴罗将军的翻译,便立马把这个消息报告了将军。英国最高当局很快也知道这个情况。几天后,景善的儿子恩珠被捕,刑部以谋杀和窝藏义和团的罪名起诉了他。景善的日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它详细地记载了恩珠同情义和团的举动。白克浩斯又发现了不少义和团首领的名字如芬车和桂春。萨陶先生此时代替了克劳德·麦克唐纳担任英国驻北京公使,他建议在慈禧去世后出版此书。
白克浩斯接受了萨陶的建议,但是因为一些事情的困扰,直到1908年慈禧去世之前,文稿都没有完成。最终在布兰德先生的配合下完成了书稿,但白克浩斯很担心是否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在经历被多个出版社拒绝的打击后,最终威廉姆·黑内愿意出版。
景善的大量文献,都是由一种松软的纸写成的。日记中需要翻译的部分被送往了伦敦,成为了布兰德先生的个人财产;最初发现的手抄本则存放于伦敦博物馆学者真迹室;没有被翻译的一小部分内容,成为了白克浩斯的私人财产,不用于公开出版。白克浩斯很想出版完整并且带有注释的译版,只是视力和健康的原因未能付诸实施。直到两年后,也就是1926年,杜夫达克教授出版了大英博物馆的手抄本的译版。他还想出版一个临摹本的愿望直到1936年3月才实现。这年杜夫达克教授通过白克浩斯的中国经纪人张合才买到手抄本的版权,而杜夫达克教授还没有拿到文稿,张合才却被杀害于北京的家中。
关于日记本身:1900年景善已经78岁,饱受各种老年疾病的困扰。此时他的听力非常差,虽然算不上特别得严重,但是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当他遭受来自家庭内部的折磨时,就可能夸大成对他的侮辱。日记中还经常提到他跟客人讨论宫中和朝廷上流传的信息。年龄大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性不好,这就造成日记中把“今天”的事情写到“昨天”的事情中。
正如日记中所说,景善对于当时的很多情况十分熟悉,很多当事人跟他私交很深。这些消息对于景善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他并没有出版的意图,所以只是草草地记录下来。日记中也偶尔提到家事,但是这个一家之主好像并不关心这个事情。在日记中景善提到了义和团侵占了家中的房屋。当然义和团是受到他的儿子的邀请,也正是这个儿子最终杀死了景善。也许正是这个理由让他对家中的事情一笔带过。
很多评论家抱怨这本日记遗漏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但是一般日记都是这种写法,除非它是有着出版的目的。景善日记只适合他自己的天马行空,考虑到他家里住着一大帮子义和团,那么他的态度有点温和,也是可以理解的。
北京,193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