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版前言

李鸿章传:一个英国记者四十年中国生活札记 作者:(英)约翰·奥特维·布兰德


每天在下议院大厅里,都会上演一出出精彩的好戏。其中,斯皮克( Speaker )先生的列队仪式就在这里举行。仪式开始的时候,有卫士在前面举着手杖开路,斯皮克先生走在卫队后面,他的身边是首相和国务大臣。布莱克·劳德( Black Rod )每次来开会时,都先要做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那就是用尽全力把门关三次,而且这个动作一定要当着斯皮克先生的面,且态度是那么郑重。这样之后,他才将下议院的议员们集合到上议院里,开始召开例会。

在我的印象中,最难忘的一幕就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夏天的下午,那天,我正走出议会大厅时,与一个人不期而遇。此人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长袍,身材高得出奇,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他走路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因为那步伐是如此端庄,举止是那么文雅。每当别人看向他时,他都还以微笑,那微笑传达出的是一种感激之情,而且是那么优雅得体。总之,此人就像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人,他就是李鸿章。如果仅从容貌上看,我认为,无论是这代人还是上代人,都无出其右。当然,这并不是由于他取得了别人无法超越的成就,也不是因为他拥有令人仰视的权力,而是因为他那种出类拔萃、近乎于半人半神的风采,以及那种不可忽视的优雅、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早在我们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中国的文明已经经历了久远的发展过程。实际上,纵然到了如今,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是要远远落后于中国。伴随着政治的起伏变化,中国人总是感到自己优越于其他民族,因而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于是在别的国家的政治事宜面前,总是摆出一副相当淡定的样子,感觉自己相当尊贵。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一贯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愿意,也不屑于接受外来信息。1715年,约翰·贝尔先生作为彼得大帝派到中国的一个使团的成员之一,曾到中国访问。诚如他后来说的:

中华帝国差不多处于与世隔绝的位置,那里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气候舒适,特别适宜人居住。这里的东、南面都被大海包围着,西、北方则是一系列绵延起伏的高山,以及荒山野岭。在这里,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保卫着这个国家,抵御着外来者的侵犯。而我觉得,在它的西面绵延几百里的贫瘠的沙地,其实更能成为抵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实际上,这个国家的东、南两面的海洋仿佛是张开的怀抱欢迎着外来者进入,所以中国极有可能因此遭受到的侵犯是来自海上的。不过在我看来,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君王都会觉得,让这个强大的民族保持着它的宁静对于大家似乎更为妥当。这一民族本身也很希望能与邻国和平相处,实际上他们也在自己的领土内怡然自得地生活着。

正如约翰·贝尔所说的,一个多世纪之后,来自外国的侵犯首先在中国的东南海区发生。在外国人眼里,李鸿章是中国头号政治家,而且对于这一称号,他受之无愧,因此在19世纪的历史的天空中,他享有自己应得的那一席之地。当新的危机降临到这个古老的国家面前时,他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尽管他所受的教育,他的出身和性情,以及他所在的民族的传统决定了他对于外来者保持着一种轻蔑的态度。但是,他是第一个认识到“洋鬼子”不容忽视,也是第一位到美国访问的中国人。在中国政坛上,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官员中,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对于李鸿章身上的缺点,布兰德先生曾在文章中予以指出。其实,这些缺点出现在一个对政治总不是那么敏感的民族的成员身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正是来自这样一个民族的人,却引领着这个东方大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而且其指挥手段是那么老练。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虽然他的身上存在着许多缺点,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不单是为他的国家,还为他本人。这也为中国外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得了远超其国际地位的史无前例的发展。

巴兹尔·威廉斯

1917年3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