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过去五年后,李鸿章事实上依旧没有参与朝政,在他自国外游历回国之后,他所担任的官职显然已经成为人浮于事的职位,要不然就是职位上已经有暂时的替代者。当年夏季,他游历欧洲与美国,然而他的政敌却始终在京城中苦心经营。在西方各国对李鸿章热情而隆重地招待之时,他在国内的政敌却费尽心机地寻找一切时机给慈禧太后与她的心腹传递这样的信息,李鸿章已然将慈禧太后自始至终强调务必坚守的谦虚有礼、忠心耿耿以及极富担当的精神抛在脑后。而且,北京此时已经发生了宫廷密谋与党派间势力的重组,因为李鸿章身处国外,因此他的切身利益遭到了损害。同他亲密友好、推心置腹的同伴——大太监李莲英此刻依旧拥护李鸿章,不过这个奸诈狡猾的阉党迅速就察觉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他能够趁着宫廷动乱的契机在妥协退让之中从事中饱私囊的勾当。满清贵族与保守派官员结为一派,而改革派与思想进步者结为一派,在两派逐渐增强的敌意里,李莲英因为职业的原因更为偏向于前者,不过为了可以从中获取利益,李莲英认为,倘若不支持进步者,起码也应当保持退让性的中立态度。因此,在李鸿章由国外游历回国之时,圣上下令免除其官阶与荣誉头衔,所以,尽管朝堂之外的世界对此事的发生感到异常惊诧,但是对宫廷动乱内部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则不会因此有所感慨。此次贬谪的冠冕堂皇的罪名是李鸿章在某次觐见圣上之后,擅自进入颐和园。此诏令的颁布显然是为了警告他的政敌,同时也是在指点他,通常发生了类似的状况,务必需要支付巨额的财富来让那些对自己充满怜悯的宫内伙伴高兴一番。当巨额的财富有用武之地之时,折中应当立刻被提供的,这是由于李鸿章自己在提及此时期的北京之行时总是一脸苦大仇深的表情,宣称自己花费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大量财富的上下打点为他谋取了颇具希望的结果。随即,圣上下令恢复了他的荣誉与头衔,并令他在总理衙门担任官职。据说,李鸿章此次大约花费了三万九千两白银来打点关系。
1900年初的时候,李鸿章随即被调往广州担任总督一职,结合下文的事件可知,此次任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此职位的授予以及担任的条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在逝世的前一年,决定自己行为的关键动机。当李鸿章的直隶总督一职被罢免时,英国公使馆认为此为英国外交上的一次胜利,不过俄国人对这个结果却反应冷淡。虽然驻扎北京的外国办公处以及公使馆均十分富有远见卓识地参与到了1898年至1900年两年间所发生的任何事件,不过,自这以后,它们之间并未有任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