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反向推算:你可以让客户等多久才能得到满足?为了做到这一点而改造的“生产方式”就是敏捷制造。企业如何做到敏捷制造?怎么做才能更容易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也是更便宜的“交付模式”?如何能够在客户忍耐的时间范围内实现“送货上门”的承诺?
第16节 更聪明的生产: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的最终目标是消除不便,让整个社会的供需交换无缝进行,并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突破“传统制造”的束缚,将制造业的起点从原料转向需求。
一 产品的周转时间
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里海大学的Iacocca研究所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分析了数百例的优秀报告后,提出了《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敏捷制造”(也被称为“灵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的概念。1992年美国政府将敏捷制造模式正式确定为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
也许这样的定义仍然让你无法想象“敏捷制造”可以做到什么。如果你还记得在第三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有一种类型的创新需要绕开中间渠道,实现更为简化的“供求交换”。要做到这一点,“敏捷制造”就是“传统”制造型企业努力的方向。
如何判断你的企业是否比以前更敏捷,最常见的指标是“周转时间”。做个简单的实验:将你最近购买的原材料贴上“条形码”,记录它被购买的时间,然后经过所有工序,当它被成功交换到下游的时候,再次扫描这个“条形码”,记录它被销售出去的时间,这二者之间的时间差是多久?一个月?一周?还是几个小时?
这里有一些参考数据:TAL这家以香港为基地的成衣公司,可以在一周内在全球为所代理的几十个品牌的男士衬衣补上库存;雅芳在中国利用第三方物流保证48小时“端到端”的直达配送,改变了过去自建仓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