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变4从“大量生产”到“按需定制”(4)

7个转变,让公司3年胜出 作者:李蓓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例子,每一个顾客,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我们的左脚和右脚不是完全一样大的,这决定了每一双新鞋都必须经过痛苦的“磨合期”之后才能真正“合脚”;我们喜欢某个产品的样式,但不一定喜欢它的颜色……但我们都和John一样,等待之后还是失望了。

需求被篡改了,因为我们的制造不够敏捷。这造成的后果是:我们获得的永远只是接近于最需要的那一个,而不是“最适合”的,每个人都必须为此忍受不便。

敏捷制造的最终目标是消除这些不便,让整个社会的供需交换无缝进行,并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突破“传统制造”的束缚,将制造业的起点从原料转向需求,然后反向设计“制造工序”,在这一点上,“信息化”进程赋予了我们过去没有的能力。

今天,所有可以比特化的产品,例如新闻、图书、音像制品、图像视频……显然受益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比特产品的交付是立刻实现的、不受时空限制、无成本、可复制的。这让所有可以比特化的产品无障碍地实现了“即时交付”,拥有了实体产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也是大量的“互联网创新”更多地和信息产品相关的原因。但是,并不是只有互联网上的生意才是“新经济”。交付模式的电子化改革只有在冲击了传统行业、促使传统制造改变时,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联案例:服装业、鞋业的华丽转身

美特斯·邦威

美特斯·邦威创立于1995年。创立之初,只有注册资本50万元,十几个人。美特斯·邦威老板周成建以温州人特有的商业嗅觉,在20世纪中期看准了年轻人需要价格相对便宜一些的休闲服装的市场空白,定位于休闲服饰市场,推出T恤、夹克,结果生意非常好,1995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