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街上询问路人,他们回答:“我希望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有安全感,还有能够同甘共苦的朋友。”虽然没有人提到需要很多钱,但是我们知道钱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其中一个受访者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想法:“我想要幸福快乐。”
的确,高品质的生活就是使人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也是边沁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看法。托马斯?杰斐逊将“追求幸福”写入了《独立宣言》,以确保人们能够接受诸如“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的权利。
杰斐逊甚至认为:“政府唯一正确的目标就是确保人民大众的最大幸福。”同样,美国宪法宣布,新政府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福利”。这样看来,平肖的想法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了。
要想知道我们的经济是否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促进人们的最大利益,或者说人们的幸福——我们必须了解哪些事物能够使人幸福,以及我们的经济政策究竟是帮助了还是阻挠了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当然,幸福与否是主观的想法,但是它实际上没有那么主观。
例如,“施比受有福”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与尊敬,它反映了基督教的教义。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作家就这个说法撰写了大量的书籍,有些颇有见地,有些则十分肤浅。但是,没有一本书提到,通往幸福的途径是无休止的财富积累。
近些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越来越重视关于幸福的研究,该组织(由34个富裕的国家组成)正在寻求一套全新的指标,以此来判断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经合组织最新的全球计划就是收集最优方法,制定能够提升生活满意度的社会和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