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当医生们诊断病情的时候,医师们观察病症并且诊断出是否生病以及得了什么病,这看上去是一件相当直接明了的事。但是,病理症状有时候可能是好几种不同疾病的综合症状。这时,医师们会采用便利法则,根据他们最容易想到的病因做出诊断吗?若干医学诊断的研究显示,答案是肯定的(Weber,1993)。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罗伯特·马利安医生(Dr. Robert Marion)在某天为小病人妮可所下的诊断。妮可是一个聪明可爱的九岁小女孩,她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每年会发生一两次奇怪的神经异常症状,包括:丧失方向感、失眠、说话含糊及发出怪叫声等。妮可住过三次院,看过许多专科医师,也做过许多检验,包括脑部断层扫描(CT)、脑波检测,以及几乎所有的血液检验。结果,医生们还是束手无策。但是,马利安医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正确地诊断出她的问题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叫做“急性间歇卟啉症”(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患有此症的病人,其血液内的化学成分经常会出现异常,导致各式各样的神经症状。通过谨慎的饮食和避免特定的药物,病情便能得到控制。
那么多医生诊断不出的病情,马利安医生为什么就能如此迅速地诊断出来呢?其实,马利安医生刚刚写完一本有关历史名人所患遗传疾病的著作,其中一章讨论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你猜得没错,他所患的正是“急性间歇卟啉症”。马利安医生承认:“我之所以能诊断出病情,不是因为我是什么特别高明的医生或特别敏感的倾听者,而是因为我在天时和地利的情况下正巧和妮可相遇。”(Marion,1995,p.40)
换句话说,马利安医生运用了便利法则。AIP碰巧迅速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因为马利安医生刚刚读过它,从而使诊断变得容易。这是便利法则应用得当的例子,但是也很容易看到它是如何出错的。正如马利安医生说:“医生和一般人一样,也会看电影、看电视、看报纸、读小说。如果病人的症状碰巧和我们在前一晚所看的‘每周影视’有关,那么在做诊断的时候,我们会更多地考虑这种情况。”(Marion,1995,p.40)如果病人的疾病碰巧是昨晚的电影中所上演的,那么皆大欢喜,如果你所患的疾病碰巧在医生的记忆中不容易提取,那就可能跟妮可之前所看的12位医生一样,无法找出正确的病因。
人们也会运用便利法则来做有关自己的判断吗?对于自己的个性,例如坚持主见的程度,我们似乎有一种成熟的想法。但是,我们常常没有一个关于自己特质的稳定图式(Markus,1977),因而可能会依照我们所能回忆起来的自己过去行为的容易程度来做自我判断。为了检验这是否属实,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改变被试忆起自己过去行为的容易程度(Schwarz et al.,1991)。其中一种实验条件要求被试回想6次自己表现得有主见的经历。许多人轻易地想到他们拒绝黏人的推销员并力争自己权益的时刻。而另一种条件下,研究者要求被试写出12次有主见的行为。一下子想起这么多例子无疑是很困难的。然后,让所有的被试为自己的主见程度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