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会心理学》3.2 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2)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 作者:(美)埃利奥特·阿伦森


在心理上改变历史:反事实推理 

什么时候人们会离开自动导航系统而更加缓慢地、有意识地思考问题?一种情形是当他们经历了被称为“功败垂成”的负性事件的时候,比如在考试中仅差一两分及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运用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 thinking),即在心理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不同(Girotto,2007;Kahneman & Miller,1986;Markman,McMullen,& Elizaga,2008;Roese,1997;Tetlock,2002)。你可能会想:“如果我对那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不同,那我可能就会考试及格了。”

反事实推理对我们对事件的情绪反应有很大影响,在心理上对结果进行改变发生得越容易,对结果的情绪反应就越强(Camille et al.,2004;Miller & Taylor,2002;Niedenthal,Tangney,& Gavanski,1994)。例如,一组研究人员采访了曾经历过丧偶或丧子的人。不出所料,他们想象悲剧有可能被逆转的次数越多,他们所报告的忧虑程度就越深(Davis,Lehman,Wortman,Silver,& Thompson,1995;另参见Branscombe,Owen,Garstka,& Coleman,1996)。

反事实推理可能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矛盾的影响。例如,你认为他们中的哪一个更快乐,是在奥运会上取得银牌的运动员(第二名)还是在奥运会上取得铜牌的运动员(第三名)?当然是得银牌的选手啦,他们的成绩更好呀!事实上,情况可能相反。很可能银牌获得者感觉会更糟,因为他更可能会想象赢得比赛,因此也会进行更多的反事实推理——尤其是当银牌得主原本就预期自己会比第三名表现好的时候(McGraw,Mellers,& Tetlock,2005)。为了验证这个假设,1995年,梅德维克、玛德和吉洛维奇(Medvec,Madey,& Gilovich)分析了1992年奥运会的录影带。在比赛刚结束和颁发奖牌的两种时刻,银牌得主都不及铜牌得主快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银牌得主也更多地运用反事实推理,他们会说:“我差点就赢了;这太糟糕了。”这看起来意味着,如果你会失败,最好不要只输一点。

先前我们将控制性思维描述为有意识的、有意图的、主动的和需要努力的思维;但是,和自动化思维的情形类似,不同类型的控制性思维会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这些条件。显然,反事实推理是有意识的、需要努力的;我们知道自己正为过去而困扰,并且这类思维常常会占用如此之多的心理能量,以至于我们不可能思考别的事情。然而,它并不总是有意图的、主动的。即使当我们不想沉溺于过去,转而想想其他事的时候,也很难关闭这种“要是……多好”的想法——这正是反事实推理的特色(Goldionger,2003)。

如果反事实推理导致反复沉思,也就是反复注意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研究发现,反复沉思是抑郁症的诱因之一(Lyubomirsky,Cal-dwell,& Nolen-Hoeksema,1993;Ward,2003)。因此,长时间地反复沉思一个糟糕的考试分数以至于你不能思考其他任何事情,这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如果反事实推理能够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那它会非常有用。有这种念头,如“要是我的学习再稍微努力一下,那我就可以通过考试了”,也会是有益处的;这会给予人们一种很重要的对命运的控制感,并激励他们为下一次考试更努力地学习(Nasco & Marsh,1999;Roese & Olson,199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