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天境界中底人,自同于大全。大全是不可思议底,亦不可为了解的对象。在同天境界中底人所有底经验,普通谓之神秘经验,神秘经验有似于纯粹经验,道家常以此二者相混,但实大不相同。神秘经验是不可了解底,其不可了解是超过了解;纯粹经验是无了解底,其无了解是不及了解。
我们说:康德的话的后段,我们亦可以说。为什么只是后段?因为照我们所谓概念的意义,我们不能说,概念是空底。我们所谓概念,是指人对于理底知识说。一个人可对于理有知识或无知识。如其有知识,则即有概念,其概念不是空底。如其无知识,则即无概念,亦不能说概念是空底。
但从另一方面说,一个人可有名言底知识,名言底知识可以说是空底。例如一个人向未吃过甜东西,未有甜味的知觉,但他可以听见别人说,甜味是如何如何,而对于名言中底甜字的意义有了解。此甜字的意义,本是代表甜味的概念。但人若只了解甜字的意义,而无知觉与之印证,则其所了解者,是名言的意义,而不是经验的意义。就其了解名言的意义说,名言底知识,不是空底;就其所了解底意义,不是经验的意义说,名言的知识亦可以说是空底。所谓空者,是就其无经验底内容说。例如有些人讲道德,说仁义,而实对于道德价值,并无直接底经验。他们不过人云亦云,姑如此说。他们的这些知识,都是名言底知识。这些名言底知识,照上所说底看法,对于这些人,都可以说是空底。
一名言底知识,在经验中得了印证,因此而确见此名言所代表底概念,及此概念所代表底理。因此此经验与概念联合而有了意义,此名言与经验联合而不是空底。得此种印证底人,对于此经验及名言即有一种豁然贯通底了解。此名言对于此人,本是空底,但现在是有经验底内容了;此经验对于此人,本是混沌底,但现在知其是怎么一回事了。例如一学几何的人,不了解其中底某定理,乃于纸上画图以为例证,图既画成,忽见定理确是如此。又如一广东人,虽常见书中说风花雪月,而实未尝见雪,及到北京见雪,忽了解何以雪可与花月并列,此种忽然豁然贯通底了解,即是所谓悟。此种了解是最亲切底了解,亦可以说是真了解。用道学家的话说,此即是“体念有得”。陆桴亭说:“凡体念有得处皆是悟。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思辨录》)伊川说:“某年廿时,解释经义与今无别。然思今日觉得意味,与少时自别。”(《遗书》卷十八)何以能有别?正因他体念有得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