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1773年,就在当地资本家正忙着用新机器设立工厂的时候,已经回到英国的亚当·斯密却一直在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最终完稿的时候,已不知不觉写就了鸿篇巨制。这部5卷本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般简称为《国富论》)全面地向读者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在第一卷,斯密阐述了劳动分工是一些国家经济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他用劳动分工来解释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与各种机器的发明。关于理性人,斯密用亲自观察的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从理论上给出假设(有一次,他在解释制革厂的劳动分工理论时,由于注意力太集中而跌到了制革的坑里)。但是,他在书中说明劳动分工的理论时,举的例子不是制革厂,而是他曾经考察过的制针厂。在这家制针厂,10个工人一天总共生产出48 000根针。
但是,如果把他们全都分开并独立工作,而且他们之中没有人接受过这项业务的专业培训,那么每个人一天的产量肯定不到20根,甚至可能连一根针都做不出来。
由于劳动分工是国民财富的基本源泉,他提倡通过自由贸易来促进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国富论》接下来分析了价格机制,他认为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或“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该书的其他章节还研究了工资、利润、企业家承担的时间风险、利息、地租、资本与税收等问题。关于政府的作用,他建议应该最小化:
我从来不知道那些人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政府干预会带来什么好处。
他认为,公共部门不应该干预市场,而应该致力于保护市民、建立司法公正,以及承担一些特定的工作,像发展教育、运输系统和监管票据信用等。
看不见的手
然而,斯密著作最重要的部分并不是他的局部分析(其中多数是正确的),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原理:自由是最有效率的经济模式。他在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利益的守护者,而且依靠自私的力量,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就是最理想的:
他只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