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西战村大片的盐碱地种不了庄稼,马宁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进村之初就想怎么能利用这片土地,想在上面种上一些作物。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村委、老百姓听时,大家都不以为然,认为长期以来这块地上就生长不了什么东西,你一个毛娃娃能有什么办法?
马宁听了大家的话,不但没有泄气,反而来了一股倔劲,一定要让这些土地产生效益。通过广泛查找资料和多次实地考察,马宁发现自己家乡种植的枸杞药材适宜盐碱地生长,2009年春节刚过,他就背着400多棵枸杞乘车赶到了边昭镇西战村。同时,他还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000多元,从辽宁义县购回2000多棵枸杞与100多棵金银花,并将它们适时移栽到村部的四亩空闲地。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他还在枸杞地里套种了西瓜。到了秋天,盐碱地的枸杞、西瓜都获得了丰收。看到丰收的成果,当地的老百姓都向马宁竖起了大拇指。马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村民们证实了只要敢想敢做、科学种植,盐碱地也可大有作为。
马宁另一个“重磅”动作则是改革井权制度。马宁来西战村以前,水利部门给村里打井时采取的是“抓阄”方法,结果造成了井的分布很不均匀,而且还打出了许多筛子眼井。马宁认为井的分布不均不仅会造成农田灌溉不均,同时还会造成村民之间利益分布不均,从而引发村民之间的矛盾;把井打成筛子眼也大大地浪费了资源。在充分了解了情况后,他决定改变原先的打井制度,要用新方法把井打在最需要的地方。他的想法遭到了一些既得利益村民的反对,但马宁敢说敢干。通过一段时间给村民耐心做工作,成功实行了井权制度改革。新的井权制度将村里47眼新井按面积均匀分布,并明确规定水井所有权归村里,使用权归个人,抗旱时合作共享。这项新的井权制度解开了多年来制约西战村发展的一个“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