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级开发方案一个:罗桐埠建坝105米,总装机容量66.25万千瓦,淹没耕地31万亩,库区面积570平方公里,迁移人口23.5万人。
二级开发方案两个。一是下游一级在罗桐埠建坝,但坝高降至36米。装机容量8万千瓦,迁移人口2.1万人,淹没耕地3万亩;上游在黄江潭建坝,坝高降至55米,装机容量14万千瓦,迁移人口4.7万人,淹没耕地1.7万亩。
二级开发方案之二是:下游一级仍在罗桐埠建坝,坝高、装机容量、迁移人口、淹没耕地和上一方案一致。上游一级在云头建坝,坝高73米,装机容量16万千瓦,迁移人口7.3万人,淹没耕地4.6万亩。
如果我们制成一张表格,可以作以下比较:
如果比较上述几个方案,人们大抵可以看出各自的优劣。一级开发方案虽然发电量大,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淹没的耕地、林地、山地很多,移民达到23.5 万人,而最后移民近30万人。
而二级方案,特别是二级(甲)方案,是建两个中低坝,进行梯级开发,装机虽然只有一级方案的三分之一多一些,但淹没的耕地不足高坝方案的七分之一,移民也只有6.8万人。
其中二级开发中一个坝高36米,值得重视--如果采用此坝高,淳安和遂安两座县城,即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繁华的贺城和狮城--都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淳安城要到水面达到50米高程时,才被淹没。而采用这个方案,遂安县全境还可基本不被淹没。应该说,这个方案,损失和移民都比较少。
本来可以进行认真充分讨论比较的多种方案,可惜只在报告上一闪而过,祈望科学和奇迹没有出现。而且,根据现有记载,在决定采取哪种方案上,时间上是错乱的,上海水力勘测设计院和华东局正式提出三个新安江开发方案的时间是1955年5月初(童禅福:《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民》)--很可能时间上错后了一年。
1954年5月24日上午,华东局在上海和平饭店召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