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万县时,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和库区其他城市一样,万县也是沿江而建。南岸巨大的山影,使这里的黄昏来得更早。船拢岸时,停在航道局的专用码头上。但没想到,一上岸,臭气熏天,垃圾成堆。人们不得不掩鼻而过。江边满是从城里流出的生活污水,臭水沟纵横,污水遍地,在其间行走得小心翼翼,跳过排水沟。
沿江可以看到,从工厂排水管和水沟流出来污水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城市居民区和码头一带污染更加严重,水面上漂着白沫。垃圾和煤灰形成了长达十几里的污染带。长江的流量大,水体的自净能力也较强。因此,只要离工厂和城市远些的江段,水污染反映总体不是那么明显。一般城市水厂取水口都在上游,排水口在下游。如长江流经重庆等一些城市后,一些水污染指标大大超标。如果水库建成后,水流减缓,甚至不大流动了怎么办呢?
在和各地领导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三峡水库的建设要淹没大量土地。涉及18个县市的127个城镇,其中有万县、涪陵两个地级市,县城11个,建制镇25个,一般镇89个。秭归县城归州镇、兴山县城高阳镇、巴东县城信陵镇、巫山县城巫峡镇、春节县城永安镇、云阳县城云阳镇、开县县城汉丰镇、万县县城沙河镇、丰都县城名山镇等9个县城基本被淹,全部搬迁到新址。这些新址距原来的县城1公里到30公里不等,有的还从长江此岸搬到了彼岸。万县市、涪陵市、忠县县城忠州镇、长寿县城关镇等部分被淹,准备采取就地后靠的方式开辟新区迁建。所到之处,无论是风景秀丽的小三峡、鬼城丰都,还是石宝寨、长江南岸的张飞庙,都看到了用红漆画出的醒目水位线,标出了水库建成后水位将要达到的高度。
我想,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应是这一地区所能承受和供养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同时应满足于这两条,即自然生态系统能保持良性循环,居民能够维持一定生活质量。三峡地区19个县市幅员5.4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欧洲一个小国。看起来面积不小,但山高谷深,层峦叠嶂,几乎没有大一点的盆地和川道。这对于1500多万人口来说,耕地资源非常紧张,沿江地区水土和自然条件,也许是最好的了。
据当时统计,三峡地区人均仅有耕地0.8亩。将要淹没的这些土地均位于河谷地带,大部分是平坝地。土壤肥沃,复种指数高达200%-230%,即一年可以两熟,作物单产也远高于库区的平均水平--根本不是一些专家所说的劣质山地--这些优良耕地的损失--在土地被淹后,需要几倍坡地才能弥补。
在三峡库区,还有很多未开垦坡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