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左宗棠评传》11 官场斗1:左李冲突的起因与质变(4)

左宗棠评传 作者:李连利


左李矛盾质的飞跃:单一海防论与海陆并重论

李鸿章评价与左宗棠的关系是“周旋三十年”(三十年无非是一个虚数,不能当真)。左宗棠在骆秉章处做幕宾时,李鸿章也在曾国藩处做幕宾。只不过,那时的李鸿章是籍籍无名的幕宾,而左宗棠已是幕宾之首,又是长辈。李鸿章与左宗棠相见之时,我们可以想象以李鸿章的品性其言辞是何样。然而,时过境迁,二人都成为巡抚之后,李鸿章凭借上海的有利地位,迅速将淮军增加到七万之众,而左宗棠的楚军不过两万多人。而这时,李鸿章的口气就已经变了。

对于自己为何去攻打浙东,并以浙东各级官吏的上司名义任免官职、收税,并截留海关给浙江的军费等行为,他的解释是:要想保护江苏、上海,必须要攻打常州、嘉兴等地,并对孙铭锵说“殊非常情”,很显然,他是在讥讽左宗棠不仁,没有平常人都有的心胸。

这时,二人的矛盾尚未尽人皆知。等到了剿杀捻军、刘铭传进驻陕西(1870年4月)之后,二人的矛盾愈发深厚,直到李鸿章提出七项建议后便与左宗棠发生了直接且剧烈的冲突。许多历史学家将其称为:海防与塞防的争论。其实,正确的叫法不如叫单一海防与海陆并重的争论。

既然,左宗棠从来没有反对过加强海防,并在福州建立了船厂、筹建了海军方面的学堂,那么,怎么能够说左宗棠是塞防论的代表呢?海防与塞防是相对的,和李鸿章对阵的应该是只强调加强塞防的那些督抚们,而不是持海防塞防并重的左宗棠。

左宗棠的并重论的主旨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海防与塞防进行排定。在新疆被分裂出去已经成为现实的状况下,为了保证北部、西部边关的稳定,海防必须退后。也就是说,即使西征真的耽误了海防那也没办法。即使是今天,谁为了加强海疆而自愿放弃陆疆,我想全国人民也同样没有几个人会答应。

海防与塞防的争论背后,其实并没有以前观点所说的“湘淮两集团”、“爱国者与汉奸”等争论。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作为中国官员,虽然一个清廉一个贪污,但他们希望国家强盛的心是一样的。二人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冲突,其背后还有着更重要的不同—两条路线的斗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