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左宗棠评传》13 官场斗3:曾左不睦,左李交恶,两条路线斗争详述(2)

左宗棠评传 作者:李连利


清廷对于领土似乎并不在乎,每次都是那么得大方。究其原因,康熙皇帝为了息事宁人、处理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主动示弱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然而,这种以“土地换和平”的战略能否有效要看当时的国力。如果强势一方采用这种策略则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今天俄国很强大,许多人偶然间翻阅史书,突然看到清廷称沙俄是域外小国后,便痛心疾首地斥责当时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然而,沙俄也同样对于当时的中国充满了误解。例如1670年(康熙九年)在沙皇的密诏中就说:“陛下必将爱护中国皇帝于其皇恩浩荡之中,并保护使之免于敌人之侵害,彼中国皇帝可独得归依大君主陛下,处于俄皇陛下最高统治之下,永久不渝,并向大君主纳入贡赋。”

经过双方的武力对抗,沙俄终于了解了中国的实力,在各说各话的过程中俄方略占下风。沙皇称自己为“本国大皇帝陛下”,称中国皇帝为“中国皇帝陛下”。中国也常摆出老大哥的样子,诸如“天朝”、“圣主”,贬称沙皇为“国王”。

康熙年间,中国将沙皇视做朝贡国,例如《尼布楚条约》的原称就是《俄国黑龙江合约六条》,清廷只是将沙俄视做与黑龙江并称的行政体系。沙俄使臣见皇帝时,行三拜九叩之礼。康熙之后,乾隆年间沙俄再次与中国发生冲突,但因在欧亚与英法土等国竞争激烈,沙俄往往隐身在后并希望中国不断的分裂。沙俄积极支持准噶尔对抗清廷统一步伐,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左右,清廷才彻底解决了准噶尔问题,再次将新疆统一纳入了政区图。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中国和沙俄签订了《恰克图市约》,两国开展互市贸易,但双方合作并不顺利,在恰克图贸易上纷争不断,清廷也以经济战争为手段“三开三闭”。总体上说,康雍乾三朝沙俄在中俄纷争中处于下风。

然而,随着沙俄国力的增强,清廷势力的减弱,沙俄开始强硬起来,先是纠缠礼节问题。嘉庆十年(1805年)9月,沙俄派出242人的庞大代表团,其中包括果洛夫宁伯爵这位权臣(相当于沙俄总理兼宫廷总管)。代表团先是被要求将人员降低到百人以下;后被要求在库伦向北京方面行三拜九叩之礼。果洛夫宁则严词拒绝,要求除了觐见皇帝外一切场合皆不施行此礼。此后双方为此展开争论,次年2月使团被清方驱赶回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