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仕途·师徒——曾国藩与李鸿章》第二章 科举考试种下的师生缘分(5)

仕途-师徒:曾国藩与李鸿章 作者:崇效天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曾国藩在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天天抱着那部《二十三史》翻来覆去地读。而这部历史书,也拓宽了曾国藩的视野,让他从历史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整整一年,曾国藩成了标准的“宅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就是读书、背书,经常半夜还挑灯夜读,这时的曾国藩再也不是那个懵懂少年,而成为知识渊博的“知识青年”。

到了第三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又打起行囊再次叩响入仕之门。他又一次赶赴了北京这个曾经让他伤心的地方,但这次他更加成熟,更加信心满满。命运女神最终眷顾了这个勤奋努力的人,曾国藩如愿以偿,以第三十八名的成绩入围殿试。殿试可是最终大考,关系到曾国藩是否能一步登天。

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四月,曾国藩参加了在正大光明殿举行的殿试。这次的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曾国藩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古代对殿试的排名有着明确的分类。一甲也就是成绩最优秀的,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而二甲数量就不一定了,但赐“进士出身”这点很关键,这就预示着可以当比较大的官。而三甲只赐“同进士出身”,别看就多了一个“同”字,差距可大了,基本上相当于“参照本科学历”。而曾国藩在三甲中还属于名次不靠前的,就此出身基本上就等于和“九品芝麻官”搭上了关系。所以曾国藩对这个成绩实在是不满意,萌生了放弃朝考。

朝考就是进士们一起再参加一次考试,这次考试不是关系身份的考试,而是一个选拔考试,为翰林院选拔优秀的庶吉士。在清朝进了翰林院,那就等于现在进入中央党校深造,属于政治资本。从总督、巡抚,到大学士、尚书、侍郎,那些官位显赫的大官多数都当过庶吉士。虽然庶吉士是个临时官差,但毕竟是“后备干部”,也能得到皇帝的接见,最差也能弄个中层干部当当,所以朝考对于进士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曾国藩难道不知道吗?他很清楚,但他心中却没底。前面这么多优秀青年,自己属于下三甲,摆明了是凑人数的,考了又能怎样,天上还能真掉下馅饼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