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的苏经理,不知受了什么启发,从景德镇请来了绘瓷老艺人吴德祖和他的夫人,在108号门市部的二楼开办了一个绘瓷工作室。采购科从景德镇购进白胎的瓷瓶、瓷罐、瓷盘,在这里画上各种山水、花鸟、人物,经过自建的小瓷窑烧制后,就拿到门市部去卖,形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前店后厂”。
同年8月,苏经理为扩展绘瓷工作室的规模,又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第二届毕业生里,要来了七八位同学,还从景德镇陶瓷学院要来了一男一女两位高才生。
又过了大半年,苏经理不知是因为绘瓷工作室能赚钱,还是受了头一年工艺美术学院的同学搞的那些现代橱窗设计的刺激,觉得留我和李传瓒这俩专业学校出来的人,搞橱窗设计不仅没什么用,甚至就是一种浪费。于是他心血来潮,又恢复了由苏惠泉一个人搞橱窗布置的局面,把我和李传瓒也一起并到了绘瓷工作室里去画瓷。
李传瓒有画国画的功底,画瓷好像多少还能适应。而我不行,我虽说在学校里打了一点画“工笔”的基础,但对画瓷却毫无兴趣。我只要往画瓷的案子前一坐,拿起蘸了瓷釉的毛笔在食指上一弹,就立马犯困,精神萎靡。上班顿时成了一种煎熬。
这让我大为不悦。这大概也是下班后我痴迷话剧,企图找回自我的另一个原因。
那时还不兴“跳槽”,但求变在什么时候都是人的本能。
当我把视线转移到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以外的世界时,便听说,由于北京外贸发展的需要,我们工艺美术学校第二届毕业的同学中,已经有好几位被分配到北京的一些进出口公司。我还听说,就在我们绘瓷工作室里,天天也在那儿佯装埋头画瓷的一位第二届毕业的女同学,正私下里积极地往北京市的一家进出口公司“活动”着。
我再细一打听,敢情这些到了北京市外贸公司的同学,都在搞出口商品的包装装潢或对外宣传展览工作。并且,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正在找人调过去搞商标设计。
我一想,这不正是我学习商业美术时,梦寐以求的职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