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帝国的君王,隔江而对。
正当此时,唯恐皇帝有所闪失的大臣们,调集了长安城内精锐的部队,杀出城外,大军队列齐整,利器在手,寒光闪闪,在李世民身后一字排开,旌旗迎风飘扬。颉利可汗不禁变色,这是最精锐的中央军!
李世民示意军队后撤,让高士廉、房玄龄等人也后撤,自己单独留在渭水河边,与颉利可汗对话。萧瑀觉得这样太危险了,冲上前来,拦在李世民的马前,力劝皇帝返回大营。
李世民对萧瑀说道:“你放心吧,我胸有成竹。”
萧瑀听了后将信将疑地退了回去,只留下李世民一人,与对岸的颉利可汗隔江对话。
在李世民道义的谴责下,颉利可汗不由得慌了手脚。虽然那是一个强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时代,但终究还要讲个“师出有名”,即使这个“名”纯粹是个借口,可是拙于言辞的颉利可汗,一时间连一个借口也说不出来。
颉利可汗的特点是有野心,但缺乏魄力。其实他根本没有攻打长安城的打算,只是想借唐朝新君初立、政局不稳的时机,向唐太宗炫耀兵威,并乘机大掠一番。他有后顾之忧,因为长孙无忌、李靖率领大军驻守在豳州,严阵以待,伺机进攻,对突厥兵团是个巨大的威胁,如果长安城的唐中央军从正面反击,李靖乘机抄截后路,那么突厥大军便有崩溃的危险。
面对李世民的责问,颉利可汗慌了阵脚,嗫嗫道:“这大概是出了什么误会吧,我先命令大军后撤,再从长计议吧。”说罢返回军队,突厥阵营稍稍后撤。
唐太宗单人匹马,返回军中。皇帝无所畏惧的神勇表现,令所有人震撼,没有人怀疑,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
当天晚上,颉利可汗派出使者,前往长安城皇宫,与唐政府和谈。
李世民很明白,突厥人的目的,无非为了钱财,欲与之谈判,必须要有所让步。以李世民的性格,并不畏惧与突厥人开战,但如今他不单纯是一位将领,而是一位国君,他必须考虑更多的事。一旦将精锐的皇城卫队拉出城外与突厥人一决死战,那么李建成、李元吉的余党会不会乘机而起呢?还有他的一大堆兄弟呢?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利益集团,垂涎着皇帝的宝座。
他要以金钱来换时间,只要有两三年的时间,他的皇帝宝座就会固若金汤,他还年富力强,在他的视野之下,没有任何对手,即便是貌似强大的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