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证实和发展(8)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 作者:庄福龄


巴黎公社四十六年后的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历十月二十五日),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隆隆炮声和攻克冬宫的“乌拉、乌拉”的欢呼声中,人类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恩格斯生前盼望已久的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真正得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不再是徘徊在欧洲上空的“幽灵”,而是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世界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对此毛泽东的评论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整个社会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这样,俄罗斯就从法兰西手中接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世界历史民族”的旗帜。 

当然,历史走的是“之”字型道路。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和十月革命的实际胜利解答了落后国家为什么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时代课题,然而对随之而来的落后国家如何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的问题,由于列宁过早逝世等原因,却始终未能予以科学解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在当时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潜在的弱点渐渐暴露出来,丧失了原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当历史的脚步跨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重大挫折,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发展时期。 

邓小平的思考与探索代表着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先进水平,使社会主义再度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人类历史的又一个“新纪元”自此开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