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与好的社会》第3章 银行家: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3)

金融与好的社会 作者:(美)罗伯特·席勒


文艺复兴之后,人们看待银行就如同看待城市中心的一座堡垒,如同希腊的雅典卫城一样。最有钱和最有权的人都可以把他们的金钱托付给银行保管。这也是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银行的大楼都仿照雅典卫城的式样建造,或者参照其他同类的城堡建造。

银行是如何运转的

埋藏黄金或把黄金寄存在堡垒里的做法无法为财富所有者带来利息回报。因此人们逐渐学会了放弃一定的安全性换取相应的回报,即便在古代,人们也有把黄金交付给放贷者去投资的做法。在古罗马,这些交易的地方被称为“tabernae argentariae”(字面意思是金钱商铺)。他们向存放在自己手中的黄金的所有人支付一定的利息,而向借贷的人收取更高比例的贷款利息。庞贝古城遗址的万神庙附近就发现了7处公元1世纪的金钱商铺,它们都是一些沿街开设的小铺面(有些铺子里还有当时的钱币)。在这些商铺里通常只有一位放贷者和他的几个助手,他们并非像当代银行那样组织。当时放贷者用于清点现款的长方形桌子的支脚还清晰可见。由于可选的金钱商铺很多,当时的存款人已经可以通过同时在多个商铺存款的方式分散自己的风险。

所以说银行就是代表客户对投资进行管理的管理者,这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经理扮演的角色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可以宣称自己的运作更安全。将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分开的特征就是银行的投资表现为支付固定利息的存款,而非回报率不可知的投资,并且银行存款通常都具有流动性,也就是说存在银行的资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支取出来。因此,银行存款就和埋在花园里的黄金一样随时可以取出来用,但是相比后者,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和可预期回报都得到了提升。

银行所提供的安全性和回报率都值得进一步分析。他们是如何在保证流动性和承担低风险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可观回报的呢?难道说仅仅是因为政府基于稳定经济的考虑而不会放任银行破产吗?远在政府开始为居民储蓄投保或者在危机时期援救金融机构之前,银行业就已经兴盛很久了。

银行的出现解决了一个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那就是在一项投资上取得回报。如果你以个人身份将资金借给另外一个自然人,而后者用借来的资金做生意或者购买房产,你是无法在短期内把借出去的资金收回来的,你必须等到那个人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并开始赚钱,或者等到房产升值时才有可能全部收回。或许你也没有渠道把自己的贷款转卖给其他投资者,所以仅就可用现金流而言你就被绑住了手脚,也就是说没有流动性可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