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键时刻》中国第二次崛起及其对全球、地区秩序的影响(2)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作者:门洪华


请记住这些惊人的记录,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学者总结道:不平衡的强大国力,无论由谁掌握,都会造成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此是一个威胁。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信奉者怀疑中国是否会和平崛起。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甚至预言,未来几十年中美必有一战。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刚刚提到的这些例子,就会发现这些国家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暴发户。然而,崛起的中国并不是暴发户。公元713年至1820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当时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我所说的中国第一次崛起时期。

中国的首次崛起

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中国和世界对中国首次崛起的情况都含糊不清。这一话题直到全球主义著作的盛行才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其中的代表作出自于世界体系论的学者,他们主张将世界系统看作为一个由各国经济体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这些学者具有全球的视野,他们利用(西方)经济历史学家所保留下来的综合数据,证明亚洲--中国和印度--而不是欧洲在公历最初的18个世纪里一直占据着世界舞台的中心。

全球主义者指出,按照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的综合数据,从公元元年至1820年,中国GDP一直超过欧洲的GDP总量。截止到1820年,中国的GDP是2266亿美元,仍超过欧洲总和的1847亿(以1990年美元计算)。这种形势直到1840年后才出现逆转,中国经济因在鸦片战争战败而遭到摧毁。

怀疑论者会质疑中国在首次崛起时缺乏杰出的科技成就。其实我们只需稍作挖掘,就会找到一些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指标:第一,公元11世纪中国已经具备批量生产能力。11世纪初,中国政府的兵工厂每年都制造出超过1600万支同规格的铁制箭头。第二,中国在13世纪已出现机械化生产,如中国北方的纺织机器使用了32个可同时旋转的转头,利用水车的传送带供能,能将粗纤维麻绳织成细纱。因此,中国在首次崛起的早期就已经发展出工业革命所具备的两个关键因素:批量生产与机械生产,这比西方的工业革命要早五个世纪。

15世纪,中国在明成祖朱棣的资助下,在忠诚的宦官郑和的带领下,摆脱了自古依赖土地的传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海外探险。这一系列远洋航行横跨28年之久(从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共统领250艘巨型帆船和27000名职业军人、水手、医疗及其他人员。根据美国学者爱德华·多耶尔(Edward Dreyer)的研究,郑和舰队堪与此后的西方舰队相媲美,这包括1588年的西班牙无敌舰队,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的英、法、西舰队总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