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兵攻城的第一枚炮弹打中了李东皋的厕所。那天早上,李东皋像往常一样在高楼上拉屎,坐在中间挖空的竹圈椅上,拿着报纸看皇室的动态。报上说,金哀宗所有嫔妃的口粮都缩减了一半,宫中只有三个月的余粮,节约下来的粮食都交由军方调配,皇上这一伟大举措值得人民效仿,上下一心,才能抗击蒙古人的侵略。实际上,几天之前,汴梁城里的百姓都已被告知,每家每户只许留三个月的口粮,三口之家,每月定九斗,三个月就是二十七斗,剩下的粮食都要充公,飞虎军入户搜查,核定口粮。崔立将军和完颜白撒将军就这一政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崔将军认为,战斗即将打响,收缴粮食只会造成民心不稳。白撒将军认为,军方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这样才能征召百姓火线入伍。讨论最后进入到人性层面,崔将军说:“百姓只有三个月的粮食,那他们就会盼着战争在两个月之内结束,让蒙古人进来统治,我们坚守到三个月以上,城中百姓没饭吃了,就会更加恐慌。让他们有饭吃、饿不死才能稳定大局。”白撒将军说:“你也太小看老百姓私藏粮食的本领了,让他们留下三个月的口粮,他们之中最笨的,也会想办法藏下半年的粮食,再减少点儿饭量,他们能够忍一年。最聪明最有钱的百姓,私藏的粮食肯定够他们吃上两三年的。人民群众我是太了解了,他们从来不会和我们同心同德。”完颜白撒将军的判断非常正确,李东皋家里的粮食足够吃两年的。在飞虎军入户搜查时,李东皋献出了几十斗粮食,但更多的粮食藏在地窖里,风干的腊肉也在地窖里。李东皋发愁要怎么处理其中的肉食,如果战事拖延到几个月之后,城中断粮,他很难在家里吃肉,肉香会让周围饥饿的人疯狂,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尽快把肉吃掉,那么肉食的美好回忆将在几个月后汹涌而至。现在的局势,不能进而知人爱人,只好退而爱身知己,李东皋不知道挨饿的滋味,却拥有太多美食的记忆,吃过太多好东西成了种负担,他想念那些鸡、鸭、黄河大鲤鱼、牛肉猪肉。地窖中食品不少,乐观主义者会先挑好的吃,吃完了围城也许就结束了,悲观主义者会先挑差的吃,担心局面会越来越糟。李东皋那天早上在厕所里做出决定,先把肉吃掉,做一个乐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