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姑且不谈太多的改革开放前期的形态,即使从我们最近十几年来的发展来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甚至在国外应该说美国次贷危机还有现在经历的欧债危机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始终还是保持了非常快速的增长势头。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或者说我们的软实力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在更深层面上逐步显现,具体的表现就有“增长不增收”、“大而不强”以及缺乏国际上的定价权、话语权等等。很不幸的是,这种状态并没有让很多人感到危机和压力,相反,却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上表现出来的增长而沾沾自喜,甚至于洋洋自得。
国内生产总值(GDP)能代表收入的增长吗?
在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的2010年,北京政协主席会议上呈报了一份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北京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现状是“增长缓慢,长期偏低”。同时期的另一份同类报告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广东2010年的“社会温度计”调查报告,居民认为广东当前存在的最重大社会问题排在第一名的是:工资涨得慢。
与薪水成为对比的是生活成本的增加—最近流行晒全国各地娶老婆成本,广州要128万、杭州要178.2万、上海要200.82万、北京要202.8万、深圳要208万。
于是,成年人在焦虑自己是社会名流、伪上流社会人士还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焦虑则传递给下一代,成为了“富二代”与“穷二代”的身份焦虑。
一个国家不能只谈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人不能只谈钱。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是一个衡量经济发展的参考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经济发展状态,更不能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我们也许已经忘了这只是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最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