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中日军队在上海开战后,南京政府被迫做好准备,以应对敌人在其他地方可能发动的进攻。中国官员不仅在城市上空进行防空演习,而且要求居民对房屋进行伪装,并修建防空洞。整个南京城内,人们将红色屋顶和白色外墙漆成黑色,或在地上挖洞以便藏身。张小松心有余悸地回忆道,整座城市似乎在筹备一场“大规模的葬礼”。
因此,在8月15日这天,当听到第二次警报时,张小松开始有所警觉。但屋里的朋友劝她说这只是又一次演习,于是她就躺回床上,后来她又听到沉闷的隆隆声,似乎是大炮的声音。“哦,打雷了。”她的一个朋友说道,接着继续看她的小说。张小松再次回去躺下,并为自己的大惊小怪感到羞愧,但很快她就确定无疑地听到了机关枪声和飞机在头顶盘旋的声音。南京遭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空袭。
接下来的几个月,南京承受了几十次日军的空袭,居民被迫躲进地下室、战壕和防空洞。日军飞行员不加区别地轰炸中国首都,学校、医院、电厂和政府大楼无一幸免,成千上万的人无论贫富,都争相逃离南京。
目前在旧金山开中医诊所的邢峰鑫回忆起1937年秋随父母逃离南京时的混乱与仓皇,那情景犹如噩梦。那时他才11岁,收拾好自己视若珍宝的弹弓和石子准备上路;他的祖母则给了他当铁路技工的父亲几个玉质和银质的手镯,以备将来急需用钱时典当换钱。载着他们一家去汉口的火车拥挤不堪,无法挤进车厢的难民只好坐在车厢顶上,还有人把自己捆绑在火车底下,身体离铁轨只有几英寸的距离。在整个旅途中,邢峰鑫不断地听说有人被甩下火车或卷入车轮。当日军轰炸火车时,他也差点儿劫数难逃,当时他们全家被迫跳下火车,藏在坟地里,才幸免于难。
我的外祖父母在撤离南京时也险些从此永诀。1937年秋,我的外祖父张铁君作为一名诗人和记者,当时为中国政府工作,给国民党官员讲授哲学。日本人轰炸首都时,他和家人不得不一再躲到用木板和沙袋覆盖的防空壕沟里。到了10月,他认为我外祖母(当时20岁出头,正有孕在身)和我姨妈(只有1岁大的婴儿)很不安全。于是让她们俩回到了我外祖母的乡下老家,一个位于太湖之滨宜兴市附近的小村庄,地处南京与上海之间。
到了11月,在孙中山诞辰纪念日那天,我外祖父离开南京去看望妻子和家人。几天后当他回到南京时,发现整个部门的人都在忙着打包,准备撤离南京。我外祖父得知,他们部门已经准备妥当,打算从长江沿岸城市芜湖乘船离开,于是外祖父赶紧捎信给家人,要他们立即前往芜湖与他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