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Jean 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年),耶稣会士,法国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御医治不好,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张诚等献上西药“金鸡纳霜”(奎宁),治好了康熙帝的病。康熙帝为此赏给他们今中南海紫光阁西蚕池口地方(今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分馆斜对面)建造教堂。法国耶稣会士原住南堂,苦于没有自己的教堂。受赐新址后,张诚主持了北堂的建设。北堂动工四年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康熙帝御题“万有真原”横匾及长联,命名为救世堂,还建成天象台和图书馆,是为第一座北堂。道光七年(1827年),清廷没收北堂,将大堂拆除,土地变卖。咸丰十年(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归还北堂并重新修建。同治四年(1865年),北堂重新建成,是为第二座北堂。北堂长50米,宽21.3米,钟楼高约25米,新堂比旧堂更高大。堂内创建了动植物博物馆(又称百鸟堂),陈列珍禽标本800余种,还有蝴蝶和动物标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整修西苑三海,以准备光绪帝亲政后供慈禧太后颐养之用。于是,将中海西北处的蚕池口天主教堂(北堂)迁到西安门内西什库重建。
光绪十三年(1887年),北堂在西什库新址建成,是为第三座北堂。北堂正中尖拱形大门上方,木匾书“敕建天主堂光绪十三年”。新北堂及所属建筑面积很大,东到东夹道,西至西黄城根,南邻西安门大街,北到今北京医学院,包括修道皖、图书馆、后花园、印刷厂、孤儿院、医院,以及神甫宿舍等。北堂的大堂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堂前有月台,围以汉白玉石栏杆。大堂正门两旁,有中国式建筑碑亭两座,亭内分别立光绪十四年(1888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大堂正门内建有唱经楼,堂属哥特式(使用尖拱以使房屋直耸而上)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