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宝玉与“长廊效应”
少时读《红楼梦》,常感无趣、甚至感到是画蛇添足,是败笔的有关于甄宝玉的段落。早在第二回,贾雨村便谈到他教过的学生中有这么一位甄宝玉,性格与贾宝玉无异。其后偶而提及,没出来人物也没出来瓜葛。到第五十六回,江南甄府遣人来送礼请安。甄府四个女人一见宝玉,立刻反映贾宝玉、甄宝玉模样性格均极相似。然后宝玉对着镜子睡觉,梦中见了甄宝玉。如此这般,甄宝玉的事迹又没了。直到后四十回高鹗续作中,九十三回,甄家势败,“甄家仆投靠贾家门”,一百一十四回中,“甄应嘉蒙恩还玉阙”,甄家的事又露了头,一百一十五回,“证同类宝玉失相知”,两个宝玉相见,甄宝玉已“改邪归正”,大讲“文章经济”“为忠为孝”了。除了一忽儿与贾宝玉相似相同,一会儿与宝玉分道扬镳,起一个并无趣味的正衬反衬的作用以外,甄宝玉在书中完全不是个活生生的人物。甄宝玉的故事,完全不是一个生动有味,更不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
尽管如此,甄宝玉的故事还是令人思索揣摸。特别是五十六回,写完探春、宝钗之治家有道(有道也是白费力气!)后,宝玉对着镜子睡去,梦中进了另一座大观园,见了另一批鸳鸯、袭人、平儿式的丫环,得知那里有另一个宝玉而自己在那里却变成了“臭小厮”,然后又进了另一个“怡红院”,看到了为另一个“妹妹”的病“胡愁乱叹”的“同样性情”的宝玉,而那个宝玉还说:“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这样的描写十分不寻常,读来令人悸然心动,甚至令人惊心动魄。
麝月后来评论说:“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认为镜子能反射或牵动一个人的灵魂,认为照相会摄走一部分人的灵魂,当然,这是由于对光学理论与光学应用技术材料的无知。但让我们设想一下,当人们第一次在镜中在照片上看到自己的清晰形象时,当是十分激动的。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不借助反射是看不到自己的形象的,人只能借助镜子或其他对于光的反射能力较强的物体(如水)来观看自己的虚象。人的自我观察的前提在于把自我的形象分离出去,独立出去或半独立出去,使自我的形象能成为自我主体的客观的对象,使自己能成为自己的客体,这是一个飞跃,这个飞跃实现于照镜子这一行动中。照镜子这一日常举动包含了巨大的意义,包含了深刻的触发与启迪,包含了惊心动魄的意义。除了人,没有什么别的动物能产生观察自己的愿望,能理解自己的形象的反射的意义。所以伊索寓言中的狮子,见到河里的另一个“狮子”时,要跳下去与之搏斗。而民间故事中的猴子见到水中的月亮时,要一个与一个联结起来去捞月亮。由此可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企图客观地去观察他与了解他,实是人类的一大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