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楼启示录》六、情与政(18)

红楼启示录 作者:王蒙


五十八回,因宫中一位老太妃死去,贾母、邢、王、尤,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荣宁两处主人“不暇”,执事人等,“各各忙乱”“两处下人无了正经头绪,也都偷安,或乘隙结党,与权暂执事者窃弄威福……或赚骗无节,或呈告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善,在在生事……”五十九回平儿说:“……这三四日工夫,一共出来了大小八九件(事件)了,你这里是极小的……还有大的可气可笑之事……”这些描写说明,当上层主子们的统治一旦削弱,秩序就会瓦解,“邪气”就会上升,各种矛盾就会公开化尖锐化,呈现出一种全面混乱的景象。

首先是“秩序”本身所具有的自相矛盾之点。探春搞了“承包”,把大观园的植物、水域资源包给婆子们经营。这种承包的基础是“利”,因为除完成种种上缴任务外结余归己,受到人们的欢迎,叫作“家人欢声鼎沸”。但这种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与封建家庭的情面关系、尊卑长幼不可平等的阶级(辈分)服从关系及超经济的特权观念是相矛盾的。要搞好“承包”就得重合同、轻情面,重制度、轻特权。这在贾府如何行得通?作者的同情显然也不在探春倡导的承包制方面。探春太冷静,太一丝不苟地维护秩序而缺少浪漫气息与人情味。而封建秩序又重“人治”,一牵扯到活人就会有各种弹性、各种随机性乃至或浪漫温情或专横残酷的色彩。温情与残暴其实都是对秩序的破坏,都是将意志置于秩序之上。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莺儿雨后“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嫩(柳)条,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连黛玉也夸赞莺儿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孤立地看,这是何等诗意,何等可人!但她这样毁坏柳条,却损害了承包者的利益。而承包的婆子,如春燕所说:“一得了这地方,比得了永远基业还厉害,每日起早晚睡……生恐有人糟踏……老姑嫂两个照顾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这种关于“承包”后的积极性的描写,既真实又感人。“比永远基业还厉害”,那是因为拥有“永远基业”者活得太容易,又要撑面子讲人情,不像毫无“基业”而好不容易包上一块“地方”的人那样认真管理。果然,春燕娘、春燕姑妈与莺儿、春燕之间爆发了一场大冲突,连宝玉、平儿、袭人等也卷入了。到六十一回,柳家的也参加抨击“承包”制,说“承包”后“……把这些东西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像抓破了脸似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像那黧鸡似的……”这段描写使人想起当代张炜的小说《一潭清水》。承包制毁坏了小孩子“瓜魔”与老瓜匠的友谊。小说与经济学,显然也可以各有侧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