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弯路尽头是绝境,绝境尽头是坦途(3)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作者:鹤阑珊


人在困境中时,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可以依靠,要是有依靠的话,那就不叫困境了。困境中,唯一能依靠的是自己心的力量。有个已被用滥了的励志短文说,两个罪犯在监狱里,一个看到的是铁窗,而另一个看到的却是星星和月亮。前一个无所依傍,后一个靠着内心的乐观力量生活,二人的结局可想而知,前一个自杀了,后则一个活到了出狱。当时,王阳明虽然还没有创建心学,但他已明白一个道理:心智成熟的人要有能把一切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的勇气:对我友善的人肯定能帮助我,对我邪恶的人也是在给我机会--在以艰难困苦磨炼我。圣贤说,万物皆备于我,在强大内心面前,天下就没有对我不利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为了让我心智更加成熟而存在的。在心智成熟的人那里,“苦中作乐”并不是“强颜欢笑”,因为有心的力量,所以这是真实的,是虚灵不昧的。

王阳明果然熬到了这一天,朱厚照下令释放王阳明,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下放到了贵州龙场--一个荒凉、穷苦、寂静的地方,担任驿站站长(驿丞)。

身出牢笼,并不代表心也自由了。他的好朋友认为宦官之首刘瑾会对他赶尽杀绝,还有人认为,即使刘瑾想不起他这个仇人,但穷山恶水,千里迢迢,也是王阳明必须要面对的绝境。王阳明淡然一笑,他说,经过牢狱之灾后,其他的事都是小事!

王阳明就这样被放逐了!

擅长以心灵角度书写历史人物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一个政治家的画像:约瑟夫·富歇》中充满感情地赞赏“放逐”:

是否有人写过赞美放逐的诗歌,歌颂这创造命运的力量,这使人在坠落中得到提高,在孤独寂寞的沉重压迫下,重新以另一种方式聚积震撼心灵力量的势力?古往今来,艺术家总是在指责放逐是攀升的表面干扰,是徒劳无益的间歇,是灭绝人性的中断。然而,大自然的节奏需要这一类强有力的休止。因为只有深入了解底层,才能认识完整的生活;只有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人们才会迸发出向前奋进的力量。创造性的天才恰恰需要这种暂时的、强迫性的孤独寂寞,以便从绝望的深层,从放逐的远方,衡量自己真实使命的高度和水平。人类最重要的信息,都来自放逐地。伟大的宗教创人:摩西、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他们个个都必须先进入荒漠的寂静,进入离群索居的境地,然后才能获得一言九鼎的地位。弥尔顿的失明,贝多芬的耳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监禁生涯,塞万提斯的土牢岁月,路德的瓦尔特堡被囚,但丁的亡命天涯,尼采的自愿被禁锢于恩加丁的冰天雪地,这一切都是真正的天才违背常人的清醒意志,潜藏在心底本能要求的体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