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得到徐州、豫州之后,权势可以说更加滔天了。
但是呢,第三次北伐毕竟是失败了,其声望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幕僚郗超就建议说:“既然北伐声望有损,那就行废立吧,这是立威的一个好法子,那些朝堂上的人也不敢说您什么。”
桓温一听,觉得有理:“不错,我全力把一个人捧上位,这个人心里肯定得念着我的好,而且对我也会有敬畏之心,将来行禅让之事的时候也就好办得多,这便是‘姑欲取之,必先予之’啊!”
于是,桓温立刻就要将行废立的事情付诸于行动。当然,改换皇帝这么重大的事,是肯定无法绕开谢安他们几个的。
那么谢安他们又是怎么样一个反应呢?
他们的反应就是:有限的沉默!
如今你桓温势大,我们也没办法阻止你什么,正面和你对抗的结果无疑是找死,既然如此,我们只好做出战略性的退让,只要上台的还是司马家的人,那么就还在我们可以忍受的底线之上。
而且,为了进一步地迷惑桓温,当桓温因为行废立的礼仪问题头痛之时,王彪之还主动跑过去为他提建议:“行废立这事,汉朝霍光不就是个先例吗,照他那个来不就成了。”
桓温听后非常高兴,解决了礼仪的问题,那么一切就都准备就绪了。
371年,桓温先是带着军队入朝,威胁皇太后下诏废帝。然后,桓温诬陷皇帝司马奕身患隐疾、不能生育,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别人跟妃子私通所生,以此为理由将司马奕拉下了皇位,并贬为海西公。
新的皇帝人选,桓温早就想好了,便是丞相司马昱。
司马昱这个人,有一些才华,本质上是个老好人,但是老好人的另一种解释就是生性软弱。
桓温也正是看中了司马昱好控制的特点,将他推上了皇位,接着,便是“送旧迎新”的把戏了。桓温率领百官,对着司马昱行拜礼,要他接受玺绶。
这便是晋简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