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势崎的询问,小林用说教的语气回答道。这样说来,据说小林在夏天参加了大型广告代理店的实习,他一直都希望能从事广告业的工作。太郎接过小林手里的《企业四季报》,其中的内容分为“土木·建设”、“企业·零售”、“传媒”……等类别。而在那些分类中,“媒体”又被细分为“电视台”、“报社”、“广告”等类别,并且刊登了在各个业界中的实力图,有股价、统一决算销售金额、年均收入、平均工龄、业界前景……各种各样的企业在这本书中用相同的形式刊载,太郎被这种根据数据做出比较的不可思议的编辑方式吸引了。这是一本针对实时股票贸易和就业编辑的严肃刊物,让太郎记起儿时读“工作图鉴”时的单纯好奇心。比如,在全国范围内设有售后门市部的知名化妆品企业,年均收入却出人意料的少;而不知道是制造什么的机械制造商,其年均收入却高得令人难以想象。太郎试着寻找“吉他手”或“音乐家”的职业,但是连“音乐业界”的版面都没有。
“你小子读这个……没有必要吧。以后也是靠着一把吉他吃饭的吧!”
小林笑着说,伊势崎也这样附和,这却让太郎考虑起将来的事。自己以后真的要像大家说的那样一边以吉他手身份重振不被大众接受的重金属音乐的梦想,一边每月打几个零工拿当日结算的工钱——就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吗?
那次选秀节目从各个部精选出四人组成乐队,但不到一年,乐队就在事实上解散了。太郎偶尔得到的作为吉他手的工作,不过是为同一家经纪公司的其他艺人做伴奏演出,或者出去走穴做商演,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以乐队或自己的名义发行CD了。
在四季报上还刊载了电视台职员的年均收入。无论是哪家主要的热门电视台,年均收入都超过一千万日元。只凭吉他技术,每年的收入是不可能接近这个数额的。太郎眼前闪现出自己曾经参演的形形色色音乐节目中的工作人员的面孔,其中热门电视台的职员们据说挣的钱比自己要多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