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是打造全世界第一支“智能手机”的企业负责人,还是台湾上市公司中一手打造两个“股王”的纪录保持人。她获得了国际性的肯定,包括:美国《商业周刊》票选为“亚洲之星”、《华尔街日报》选拔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五十位商界女性。重点是,他们父女的创业历程都是白手起家,即使出身首富家庭,王雪红创业也没向父亲要过一毛钱。然而,王雪红心里清楚,自己多年来全力打拼的成绩,和父亲对台湾和社会的奉献,仍然还有一段差距。
“创造财富”诚属不易,但为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创造价值”,对社会形成深远影响,才是王永庆获得社会最高肯定的主因。他创造出身家两万亿的石化王国,为台湾经济命脉带来重大的影响及改变,造就十多万个就业机会,更为数十万个家庭的医疗及社会福利带来攸关命运的改变。
对台湾社会做出无比贡献的王永庆,他,是王雪红挚爱的父亲,更是她心目中最敬佩的人。多年来,这位董事长爸爸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要他们“复制”成另一个“王董事长”,只希望通过布局接班,让自己一生打造的基业─台塑——后继有人。他通过身教,通过所有他曾帮助的人,以超过八十年的人生历练,给了子女们最宝贵的课程。
王家家风:付出不求回报
在 1940到1950年代,王永庆和弟弟王永在一起从砖窑厂、木材行赚了不少钱,年方三十的王永庆,据说积蓄已达五千万。在当时台湾金融体系还未全面开放的年代,他在台北承德路的家中藏了上百条金条,作为事业开拓的资本。
随着事业不断冲刺成长,王永庆每天邀请来家中用餐的客人,从自家员工、生意上有往来的客户,扩大到当时与政府关系深厚的大企业家,包括前华夏海湾公司董事长赵廷箴及永丰余创办人何义等人。
在这群重要客户及好友的引荐下,王永庆的人生际遇开始发生巨大转变。1954年,行政主管部门争取到美国的援助款十五亿美元,王永庆获得部分援助款,因而创办台塑的前身福懋公司,之后又陆续创办南亚、台化,事业从此全面起飞。
王雪红回忆,小时候不论是住在台北承德路还是南京东路,家里的客人天天川流不息,高朋满座。“那个年代可能外面的餐厅不多,每天早、中、晚爸爸都有一大群朋友或员工来家里吃饭,我家天天都像在办流水席。那时候,妈妈一天都要跑菜市场好几趟,每天做一桌又一桌的菜。”王雪红解释,打理三餐供员工、客户吃饭,在王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懂得“给”,从不要求回报,这是王雪红从小在流水席里受到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