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坚持一定要从小就让孩子们吃苦,才能够训练坚忍的性格。”王雪龄说。但是,阿嬷毕竟就是阿嬷。孝顺又不敢忤逆母亲的王永庆,担心孩子被金钱和优渥的生活宠坏,于是和弟弟王永在、好友赵廷箴讨论后,决定将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子女全部送到英美等先进国家求学。
十一岁那年,读小学的王雪龄被从学校叫回家拍全家福,因为大姐及叔叔的大儿子王文渊将出发前往英国伦敦当小留学生。陈旧的全家福照片中,正值壮年的王永庆、王永在兄弟站在父母王长庚、王詹样身后,太太王杨娇则抱着吮吸手指的王雪红,拍照留念。
然而,送子女到国外读书虽然能阻断爷爷奶奶对金孙的宠爱,但心智不成熟的幼年子女到异乡,行为反而更不受控制,父母亲又该如何掌握子女们在国外的生活及交友状况,使他们的行为不至于出现偏差?“台湾龙爸”采用“家书管理法”,通过家书往返,了解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由于“家书”必须用中文书写,这让孩子们在沟通中增强了中文逻辑思考能力,中文写作能力也不至于退步。
“爸爸的信常常都厚达十几页,他写的内容对我来说比较艰涩,他很少谈亲情或是家庭生活上的事,反而都说一些在经营事业上碰到的困境,他又是怎么去想、怎么去克服的。”说到家书,王雪红五味杂陈。
家书内容是一位五十多岁、日理万机的大企业家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十多页的“家书”,借机向子女传授企业管理的概念。王雪红日后创立威盛电子,面临经营上的挫折时,她会再翻看父亲从前写的一封封家书,获得许多体悟。王永庆写给子女的家书,如今成了王家姐妹经营企业时的“管理圣经”。
欧美教育比较有“创造力”
当年王永庆决定将子女送往国外求学,却不选择澳、纽或德、法,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当自己的三个孩子也陆续进入青春期,王雪龄和夫婿简明仁对教育下一代彼此看法不一,曾经和父亲深谈交换过意见。
“当时我先生认为,在台湾生活,就是要让孩子们经历联考的洗礼,吃一点苦,才能够训练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但是我爸爸看法不同。”王雪龄说,“他认为,面对联考的意志力,甚至面对挫折的毅力,父母亲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提供磨炼机会;但是有一样东西,台湾父母或教育训练不来,那就是英美教育拥有特别的‘创造力’,也就是 cre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