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特风暴》弱链接的影响力

推特风暴 作者:王玉环


弱链接的影响力

如果我们顺着六度空间理论往下走,就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越是与我们生活离得远的人,他们信息传递的威力可能越大。这个看起来有些怪异的现象其实很简单。与我们很近的那些人,包括亲戚、朋友、同事,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跟我们是很接近的,有些还可能是重叠的。在这个圈子中流动时我们会发现,由于大家会经常性地交换信息,一些我们已经认识的人或者已经知道的信息被反复地转述和传递,事情变得不是那么有效率。恰恰是那些与我们的生活交集不是那么紧密的人,可能掌握了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信息和资源,并且透过他们,我们可能进一步了解到更多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信息,同样,我们的信息也可能被传递到其他的圈子中去。这样,信息就实现了在不同圈层中的传递,并且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所谓的泛泛之交与我们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微弱的关联——仅仅是认识或者有过一面之缘甚至从来未曾谋面,交往并不深厚,因此他们并不足以进入我们生活的核心圈层。这种微弱的关系被称为“弱链接”。虽然链接的关系是松散而微弱的,但其传递信息的速度和效率却是相当惊人的!一些人把这种信息传递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微妙现象概括为“弱链接的影响力”。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是,1947年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随机对几百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采访的主要内容是他们如何找到现在的工作的。在整理调查记录时,马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与我们传统的观念不同,大部分人并不是通过自己求职或者通过专职机构推荐而找到工作的,人脉关系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显然要大得多——有56%的人实际上是通过他人的介绍找到工作的,并且越是薪水高、待遇好的职位,人脉关系的作用就越明显。而这种具有强大威力的人脉往往并不是由我们所熟识的亲朋好友构成的,而是一些令被调查者都感到有些意外的疏远的人际关系构成。这显然与我们的常识有些相悖,但如果静下心来观察,古人早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无巧不成书。在这里,所谓的“巧”,往往是那些看起来生疏的不可能带来效益的人际关联,却在事情的进行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促成了事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甲在某次机会中遇到了乙,两个人可能很久不见,于是彼此寒暄问候,并聊起最近的生活状况。这个时候甲说自己刚刚辞了工作赋闲在家,准备再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乙突然想起前阵子丙正好要招人,于是问甲是不是感兴趣,要不要试试。甲同意了,乙便将甲推荐给丙,如果丙录用了甲,那么甲便通过多年不见的乙获得了一次新的工作机会。尽管甲和乙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很紧密,但这丝毫不影响这种个人关系可能带来的效益,甚至正是因为两个人生活圈子存在差异,使彼此间接触的社交边界扩展了,信息量也随之变大,反而变得更有效率。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让人感触颇深的事。我认识一个大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很想尽快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她动用了她能动用的一切资源——所有的亲戚、朋友、同事。大家都很替她着急,所以都很尽心尽力地物色人选。由于女孩子是一名公务员,生活的圈子比较固定,人们在彼此询问信息时就常常会出现重复。这就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女孩子被好意的人们安排着相亲了将近100来次,其中居然有很多都是重复的对象!这还不包括女孩子自己和朋友们已经筛选掉的重复信息!时间一晃过去了两年多,女孩子因为频繁的低效率的相亲已经筋疲力尽,甚至有些恐慌。就在她感到有些绝望时,一个很久不联系的同学看到了她苦恼的留言,于是跟她联系,并向她介绍了自己的同事——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女孩子和那名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在网上联络,后来又在春节前后见了面,彼此感觉都很好,不久之后两个人便牵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女孩子也将工作迁到了北京。很让人皆大欢喜的结局,却也让人十分感叹——如果不是那名偶然的介绍人,女孩子还要在婚姻的殿堂前徘徊多久呢?

这个现实的故事可以看做是对弱链接强大影响力的有力诠释。那些看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常常拥有比紧密的亲友关系更强大的威力,往往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环。从某种角度上说,在社会活动中,弱链接比以亲友关系为代表的强链接可能更具实用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