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事例就更离奇了,据说济公成为乩仙,而且会汉英翻译。这件奇事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夏初,陪都重庆成立了国际宗教研究会,发起人组织扶乩,请济公降临乩坛来撰写宣言。曾经出任中国驻印度等国外交使节、信奉基督教的卢春芳先生,亲眼目睹全过程,并记录下“济公”降临乩坛题写的乩文。“济公”诗文完成后,要求在场者译成英文,但无人敢自告奋勇。索性“济公”自己将诗文翻译成英文,并嘱在场者广为传播。“济公”在乩文中,呼吁和平,谴责战争,而且指出基督教、回教、儒释道等宗教乃是一家,希望男女老幼,不分中外,殊途同归,没有薄厚。此诗文翻译精准到位,让人惊叹,不禁奇怪:济公乃宋代高僧,如何会英文呢?
耶回儒释——The five religions are Christianity,
道教异名——Mohammedanism,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初本一家——With no difference from the outset,
未尝径庭——They are the same under God's kingdom.
民国时期乩坛盛行,有拥护者,也有怀疑者和否定者,其中以陈大齐、许地山、鲁迅为代表人物。陈大齐是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五月,他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辟“灵学”》一文,矛头针对流行于上海滩的扶乩,但是势单力薄,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许地山则搜罗了一百三十个扶乩事例,试图完全否定扶乩,但他的研究、分析和解释难以自圆其说,难免有捉襟见肘之嫌。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像许地山那样试图去解释并否定扶乩,但是他对扶乩不屑一顾,也没有兴趣去接触和研究。他说:“讲扶乩的书,讲婊子的书,也可以翻翻。”显然把扶乩和婊子等同起来。
也有的学者认为不是那么简单。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在研究扶乩之后,认为“扶乩是迄今未能用科学知识进行有效剖析和阐释的中国古代方术之一”,“是一种不太容易解释的现象”。他说:“我母亲七八岁时就常被叫去为大人们扶乩,那么小的娃娃,除非受过专门训练,否则不可能与素不相识的大人通同作弊,然而据她说那乩确实会在沙盘上写出诗文来。”江晓原教授对扶乩的态度,表现出一个专业人士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实事求是,客观理性,不轻易下任何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