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命》算命DIY(4)

改命 作者:H·B·达哇


为了对比国内和国外媒体报道类似灵异事件的态度,我搜索了很多视频,包括中国大陆的节目、港台或东南业的节目以及欧美的节目。我感觉由于文化和教育的背景,港台和东南亚的类似节目有些渲染迷信的氛围,主持人或者嘉宾操着嗲嗲的港台腔或东南亚的语言,一惊一乍,十分搞笑。欧美科技发达、教育普及,类似节目虽然也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理性,有批判,也有肯定,任何结论都以事实为依据,容易让人接受。

国内的各类专题节目,越来越多的选题是探索超自然现象,也许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在解说、音效、视觉效果上都做得毛骨悚然,内容铺陈也做得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然而,节目最后都以揭破封建迷信的谜底而告终,有的还请来心理、精神疾病医生来一锤定音,给种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现象定论为人们的“心理暗示”、“幻觉”、“错觉”甚至“癫痫”等等。许多电视台不约而同推出关于“笔仙”的节目,刚开始犹如一部恐怖灵异的电视剧,玄之又玄、匪夷所思,然而最后竟然都归结到“心理暗示”的“科学”定论上,至于观众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就不知道了。媒体不应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来剥夺观众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是不公平的。看过发现频道(Discovery)的类似节目,从UFO到尼斯湖怪兽,从占卜、女巫、吸血鬼到各种各样的灵异现象,他们的节目就做得相对客观一些,把所有不解之谜和科学的困惑摆在那里,留给观众去分析和判断,而不是什么东西都请来某一位并不权威的医生或专家下定论强加给观众。

“碟仙”和“笔仙”类似,也属于扶乩的变体,即碟子在写满字的纸上移动,用来占卜。“碟仙”曾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台湾各地,人们对其之着迷就好像痴迷于彩票一样。作为家庭游戏,它和麻将、扑克牌一样,风靡一时。每天晚上,很多家庭一家人将手指按在一只小小的碟子上,带着兴奋、好奇和期待,随着“碟仙”的力量,跟着移动的碟子在字盘上寻找答案。玩“碟仙”的游戏需要的氛围和“笔仙”一样,都在昏暗、幽静的环境中,最好是午夜前后,夜深人静之时有利于人们精神的集中。人数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一般来说最好男女搭配。

“碟仙”的工具是一个小碟子,就是那种我们吃饺子蘸醋用的磁碟子,要光滑、洁白、小巧;还需要做一个字盘,可以是硬纸板,里面画上一个大圆圈套着小圆圈。小圆圈里可以画上太极阴阳两仪,小圆圈和大圆圈空白处写上需要的信息,比如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还有“是”、“否”、“男”、“女”、“富贵”、“贫寒”、“健康”、“长寿”等等。信息越多,越有利于”碟仙”回答问题。游戏者围坐在这个字盘前,小碟子倒扣在字盘的太极阴阳两仪中心。关上灯,点一只蜡烛,也可以烧一炷香,让众人进入一种催眠状态。众人右手食指轻轻点在碟子背面,轻轻念道“‘碟仙’、‘碟仙’请出来”。少则需要几分钟,多则需要十几分钟,碟子开始移动,就说明“碟仙”降临了。此时就可以发问,问题越具体越简单越好,这样“碟仙”很容易领会并回答。“碟仙”会在字盘里相应的数字或字词上停留,以示意答案。

一般来说,初次接触“碟仙”,要花费时间较长等待“碟仙”降临,但是以后每次都会很快请来“碟仙”。“碟仙”回答问题是否明确无疑,要取决于你问问题的方式。问题最好是用“是”或者“否”能回答的,如果问题比较模糊,“碟仙”则无从下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