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了许多路,天气又热,不竟觉渴,看路旁农人工作正忙,由井中提起一桶一桶的甘泉,决计过去就饮,但是因水里满是浮沉的微体,只得忍渴前行。
青塔南约里许,也在田野住宅边上,立着奇特的花塔。原来的广惠寺也是只余小殿三楹,且塔基部分破坏已甚,塔门已经堵塞,致我们不能入内参看。
我们看完这三座塔后,便向南大街走。沿南大街北行,不久便被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拦住去路。很高的砖台,上有七楹殿,额曰阳和楼,下有两门洞,将街分左右,由台下穿过。全部的结构就像一座缩小的天安门。这就是《县志》里有多少篇重修记的名胜阳和楼。砖台之前有小小的关帝庙,庙前有台基和牌楼。阳和楼的斗拱,自下仰视,虽不如隆兴寺的伟大,却比明清式样雄壮得多,虽然多少次重修,但仍得幸存原构,这是何等侥幸。我私下里自语,“它是金元间的作品,殆无可疑。”但是这样重要的作品,东西学者到过正定的全未提到,我又觉得奇怪。门是锁着的,不得而入,看楼人也寻不到,徘徊瞻仰了些时,已近日中时分,我们只得向北回大佛寺去。在南大街上有好几道石牌楼,都是纪念明太子太保梁梦龙的。中途在一个石牌楼下的茶馆里,竟打听到看楼人的住处。
开元寺俗称砖塔寺。下午再到阳和楼时,顺路先到此寺,才知现在是警察教练所。砖塔的平面是四方形,各层的高度也较平均,其形制显然是四塔中最古者,但是砖石新整,为后世重修,实际上又是四塔中最新的一个。
开元寺除塔而外,尚存一殿一钟楼,而后者却是我们意外的收获。钟楼的上层外檐已非原形 ,但是下檐的斗拱和内部的构架,赫然是宋初(或更古!)遗物。楼上的大钟和地板上许多无头造像,都是有趣的东西。这钟楼现在显然是警察的食堂。开元寺正殿却是毫无趣味的清代作品,里面站在大船上的佛像,更是俗不可耐。
离开开元寺,我们还向阳和楼去。在楼下路东一个街民家里,寻到管理人。沿砖台东边拾级而登,台上可以瞭望全城。台上有殿七楹,东西碑亭各一。殿身的梁拱斗拱,使我们心花怒放,知道这木构是宋式与明清式间紧要的过渡作品。这一下午的工作,就完全在平面和斗拱之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