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经过4年多的恢复性发展,似乎已经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主权债务危机在2011年只是在国债上限上调之前让美国市场虚惊一场,之后美债反而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避风港,伴随着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美债利率不断走低。尽管美国政府在主权债务危机中看似平安无事,但是美国各州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并不比欧洲诸国好到哪儿去。作者分析说,美国民众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使得政府开支居高不下,赤字规模难以缩减,债务不断积累,如果不进行改变,终将再次导致危机。
通过本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面放大镜,也可以说是一面哈哈镜,使我们了解到身处金融危机的各国民众以及金融人士等微观主体如何从切身利益出发来进行决策,更加丰富了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立体性、多角度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通常对于危机理论的枯燥注解上。同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在金融危机中产生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这也值得我们在分析时借鉴。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信贷并非仅仅意味着金钱,它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信贷给整个社会群体提供了一次全面展露其品性的机会,但是,人们根本不能承受这种放纵的代价。信贷向举国上下的人们发出的信息是:‘现在熄灯了,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没有人会发现你的所作所为。’在黑暗中,人们想利用金钱达成的事情各不相同。”通过本书,读者能够对危机中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社会体系的运行和文化传统等建立更加丰满和多层次的认识。虽然作者的观点在某些地方可能失之偏颇,但是至少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有助于拓展我们的分析视野。
2012年11月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