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拖延心理学2》拼凑完整的图像(3)

拖延心理学2:用拖延方程式战胜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 作者:(加)皮尔斯·斯蒂尔


拖延揭秘

我曾在课堂上让数百人做过这个小小的头脑实验,大多数人都说如果金额为 2 000 ~ 3 000元,他们就甘心等一年,尤其在我要求他们立即决定时,他们更是这么回答。除非你曾学过理性回报率的知识,而且有时间仔细考虑一下以防止冲动行事,否则你也很有可能这样选择。你兜里要交出的钱越多,你就越容易拖延。也就是说,你会越冲动。

不过不幸的是,人们对推迟的易感度在上述公式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在相配假说的拼图上,冲动是最后被拼上去的一块。冲动提出了一种对时间更为复杂的理解,时间可以让延迟的效果膨胀或缩小。你越冲动,就越容易陷入拖延,也越容易漠视未来。在“现在成交还是将来成交”的游戏中,你越会为更多的金钱而选择等待。没有冲动的存在,就不会有慢性拖延的存在。把这个加入到公式中去,就有了以下的公式:

期望 ×价值感/(冲动 ×推迟)

这就是我们的拖延方程式——受到了决定拖延的常见元素的启发,也融合了社会科学中最强大的动机理论的最突出成果。 ①拖延方程式考虑到了关于拖延的每一个主要发现。由于任何任务的截止日期被向后推迟了,拖延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完成任务的动机就减弱了。冲动会成倍地放大拖延的影响,所以冲动的人对时间效力的感知很不准确,起码一开始不会很准确。除非后果很严重,否则他们始终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

是什么决定后果的严重程度呢?期望和价值感。回报越大,获到回报可能性越大,你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同时,拖延方程式也解释了拖延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意图和行动脱节。

研究表明,拖延者通常都会和他勤奋的同事们一样做计划,但执行计划的方式不同。非常不幸的是,对于拖延者来说,就算是他们真心实意地想为下周或周末要做的事做计划,也没有眼下发生的事来得重要。拖延者们的计划被拴住了,但他们本应该把自己拴在工作上才对。因此,当一个拖延者又一次哀嚎着“不管我怎么挣扎,最后还是会拖”时,你听了一点儿都不会觉得奇怪。这样的抱怨反映的就是一种意图和行动脱节:你确实不想拖到明天,但是你总是发现自己一次又一次拖到了下一个明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