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拖延心理学2》行动中的拖延方程式(1)

拖延心理学2:用拖延方程式战胜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 作者:(加)皮尔斯·斯蒂尔


如果想要一次性看清拖延方程式在行动中的全貌,就可以试着把你自己的冲动、期望以及价值感的分数填进来,然后看看结果。不过,事情可不会这么简单。要想把这个公式用于某个具体的人,就需要做一个有对照组的实验室实验。

为了演示拖延方程式在现实中是如何运行的,更好的做法就是把它用在一个极其典型的拖延症患者身上。没有人——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比大学生还要拖了,他们平均每天要花掉 1/3的时间拖延。拖延是迄今为止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超过70%的人声称不堪其扰,只有不到4%的人觉得不成问题。大学中充满了大量的拖延者,可能是由于他们少不经事、血气方刚所致。不过,校园环境必须对此负主要责任。大学校园将两个导致拖延的不同系统融合在一起,掀起了完美的拖延风暴。

第一个系统就是论文。任务越讨厌,价值感越低,人们就越不愿意去做。悲哀的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对写作生出恐惧,甚至是憎恶。无论如何,都欢迎你加入“写作恐惧俱乐部”。写作很难。

明星“拖拉机”

就连《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的作者乔治·奥威尔都曾说过:“写书是一个可怕的、耗尽精力的斗争,如同和某种痛苦的疾病做长期较量一般。如果一个人不是被某种无法拒绝和无法理解的恶魔操纵,那么他是绝对不会去做写作这件事的。 ”

基恩·福勒,那位曾经写下超过 20本著作的巨匠,也表达过同样的沮丧:“写作其实很容易,不过是盯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直到额头渗出血来而已。 ”

为了写成这本书,我本人一直依靠威廉·辛瑟的《写作提高:非小说类写作经典指导》一书。辛瑟在此书的第 87页也坦承:“我讨厌写作。 ”

写作任务的残忍性还体现在打分的随意性上,它代表着低期望。任何一篇论文,如果换个教授打分,结果可能就会大大不同。如果幸运,一篇原本 B+的论文可能会变成A+,如果不走运,B+就变成了C+。这并不是说打分者很草率,而是因为评定表现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看看奥运会上评委们打分的高低不一,还有批评家对电影的褒贬不一就知道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差异意味着自己的艰苦付出并不一定能得到承认,而且还很可能得不到承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