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贾樟柯》迷上了录像厅(3)

贾樟柯:FROM 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作者:罗银胜


贾樟柯有个同学家是在邮局前面摆书摊的,在假期当中,贾樟柯经常帮同学去看摊,摊上有什么看什么,《武林》、《收获》、《山西青年》,还有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的书,都是在邮局前面的书摊上看的。其中有一本讲德国表现主义的小册子,贾樟柯看了数遍。

从这里起步,贾樟柯通过大量地阅读,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著名作家路遥的《人生》,贾樟柯也是在那时候读到的。《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后来《人生》重版时,贾樟柯郑重地写下如下推荐语:

30年阅读史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据贾樟柯忆述:当时,当他读到路遥的小说《人生》时,对其中涉及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户口问题,很有感触。因为中国人被分成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这两者不互相流动,而只有一个独木桥就是高考。贾樟柯那时还是个孩子,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公平,但读了那个小说后,就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这些城市户口的孩子整天贪玩,但班上那些农村来的孩子,为什么每天吃着干窝头配红薯片,一直晚自习到十一、二点,因为他们要改变命运。”所以他十分感谢阅读,它不仅使他有了阅读的愉悦,更锻炼了思考能力,并开始怀疑。这些就为贾樟柯以后拍片,从社会角度出发关照个人的生存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贾樟柯上高中的时候爱上了写诗,还组织过一个诗社。当时他们班级里有十来个人都喜欢写诗,然后上课就会交流。可是任课老师认为他们破坏课堂纪律,就把他们都安排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结果反而成了贾樟柯他们一干人的天地。后来就发展到借了油印机,自己印诗集,一共出过两本,一本叫《夏日的期待》,还有一本叫《冬天的谎言》,基本都是情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